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蘭嶼山柑

中文學名:蘭嶼山柑

拉丁學名:Capparis lanceolaria DC.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目:衛矛目Celastrales

科:山柑科Capparaceae

屬:槌果藤屬Capparis

種:蘭嶼山柑Capparis lanceolaria DC.

分布區域:台灣省伊里安島

澳大利亞等地

蘭嶼山柑(學名:Capparis lanceolaria DC.)為槌果藤屬下的一種植物,主要分布於中國台灣省伊里安島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帝汶島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印度尼西亞爪哇等地。 [1]

目錄

蘭嶼山柑形態特徵

攀援或蔓性灌木,高約1.5米。小枝大都懸垂,不具鱗片,常具刺;刺向下彎,長達0.7厘米,被平貼毛。

葉亞革質,長圓形,長5-15厘米,寬2-6厘米,兩面光滑無毛,但背面常有黃棕色微柔毛,先端漸尖,稀圓形或微缺,但常為急尖而具小凸尖頭,基部圓形,稀近心形,邊緣常外彎,中脈在葉面下凹,稀與葉面平齊,側脈6-10對,幾乎不明顯;葉柄長1.5-2.7厘米。

花5朵,成亞傘形花序,大多腋生,稀頂生;花梗長1.5-2.7厘米,無毛,基部有1對刺;花白色、淡黃色、粉紅色或紅色,稀灰綠色;萼片長0.6-0.7厘米,寬0.5厘米,邊緣膜質,無毛,外面1對草質,內面1對扁平而質地較薄,稀有小纖毛,在芽內時分離;花瓣倒卵形,長0.8-1.1厘米,寬0.4-0.6厘米,基部多毛;雄蕊20(-40),長2-3厘米;雌蕊柄長2-4.5厘米;子房橢圓形,長0.1-0.2厘米,無毛,胎座3-4。

漿果少數,亞球形至球形,長2.3-3.5厘米,徑2-3.2厘米,淡藍黑色。種子3枚或更多,長0.8-1.2厘米,寬0.5-1.2厘米。

蘭嶼山柑生長環境

生長於灌叢或石灰質多石塊的土壤上。

蘭嶼山柑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台灣省(蘭嶼),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有分布。

蘭嶼山柑物種區別

本種與野檳榔Capparis chingiana B. S. Sun.屈頭雞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及屏邊山柑Capparis khuamak Gagn.都相近,由於未見標本,關於它們之間再進一步的性狀比較就無法作出。因而在種檢索表中,因其花序中有刺,只好將它同野檳榔並列在一起了。

參考來源

  1. 蘭嶼山柑,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