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安部國內安全保衛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公安部國內安全保衛局,序列號公安部一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內設職能局。對外加掛公安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公安部警務保障企業管理辦公室等牌子。

公安部國內安全保衛局主要負責組織、指導危害國內安全案件偵察工作,掌握敵情和社會政治動向,防範和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的案件,進行調查研究,收集情報資料,提出對策[1]

歷史

1949年4月9日,中央軍委公安部改名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下設公安部敵特偵察局(一局)、公安部國特偵察局(二局)。

1957年3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安部調整部分組織機構.敵特偵察局(一局)、國特偵察局(二局)合併為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一局)。1964年1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安部機構設置為:一局(政治保衛局)。1969年1月19日,公安部將原來的11個廳、局合併為5個辦公室(政治行政、偵破、治安、接待辦公室),編制由1200多人減為126人(含借調軍隊幹部41人)[2]

1970年7月3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公安部核心小組和革命委員會成立。在革命委員會下設置五個組:(一)辦事組,負責原辦公廳的工作;(二)政工組,負責政治工作;(三)政保組,負責偵察、保衛工作;(四)治安保衛組,負責民警、治安、消防、勞教工作和原內務部交來的一些工作;(五)預審組,負責預審、勞改工作。11月28日,將辦事組改為辦公室;公安部發出《關於我部機構設置和啟用印章的通知》,從12月2日起啟用新印章。1971年9月17日,中共公安部核心小組會議決定.按國務院批准的編制執行,機構改為一室七組,即辦公室政工組、政治保衛組、治安保衛組、安全保衛組、勞改工作組、預審組、警衛組。

1983年9月1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公安部關於機構編制的請示,全國原政治保衛警種拆分,大部分政治保衛民警與中共中央調查部等部門幹部整合組建各級國家安全機關,國務院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領導全國國安機關。餘下部分政治保衛民警改稱反革命偵察警種,公安部下設公安部對反革命偵察局(一局)。

1989年3月5日,公安部發出《關於印發公安部「三定」方案的通知》為便於工作,公安部各局、司重新編排序號。公安部對反革命偵察局改稱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一局)。1994年5月12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了部機關各局內設機構的《三定方案》,公安部機關設19個職能局(含3個屬武警現役編制的局)和政治部(4個局級機構),即:政治保衛局(為便於工作該局在必要時可對外使用「公安部台港澳事務辦公室」的名義)。1998年8月11日,根據《公安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改革後公安部的局級機構有:公安部國內安全保衛局(一局)。

視頻

公安部國內安全保衛局 相關視頻

讓生命無憾,公安部交通安全公益大片
中國命脈所在,安全保衛級別最高,美軍看後難以相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