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路軍繩池兵站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路軍繩池兵站紀念館位於三門峽市 澠池縣。澠池兵站是在1938年11月經 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司令 朱德同志簽署文件,委派 劉向三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後創辦的我黨我軍公開機構。

人文歷史

兵站從建立到撤離可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38年11月至1939年4月,負責人忽兆麟帶領三十多位工作人員共同開展工作;第二階段從1939年5月至1940年春,站長 李鵬(又名李奇柱)、副站長 李平配備一個排的戰士和馬匹馱運隊堅持工作。

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後, 劉少奇(當時化名 胡服)由延安經西安 八路軍辦事處到澠池,於當年12月20日在兵站召開了中共豫西特委 擴大會議,除豫西特委的書記、副書記、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等領導同志以外,各中心縣委的負責同志和部分 縣委書記也參加了會議。1938年11月下旬,鄧小平、 楊尚昆等領導同志從延安出發,經西安到澠池兵站停留,並作了輕裝(攜帶的箱子、衣物等留下),兵站派人護送,由澠池 北南村渡口過黃河,奔赴太行前總[1]

1939年1月22日,劉少奇彭德懷由澠池兵站到洛陽,就八路軍與第一戰區部隊協同作戰、共同抗日等問題,同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衛立煌進行協商,作了國民黨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

此外,1939年11月21日,印度援華醫療隊,國際着名醫生巴蘇、 柯棣華等3名大夫,從延安赴太行前線,途徑澠池,在八路軍兵站停留兩天,由兵站派人護送,從南村渡口過黃河北上。

1940年6月,兵站撤離後,所有房屋、 窯洞仍舊歸群眾居住。

1960年,劉少奇到洛陽視察時,談起1938年他赴 竹溝任中原局書記途徑澠池時,在澠池居住了一個時期,期間曾召開中共豫西特委會議、舉辦黨訓班,首次宣講了《共產黨員的修養》。此事引起 河南省委的重視,遂由河南省原副省長 邵文杰,洛陽 地委書記 紀登奎來澠池現場回憶,查找確認舊址無誤,房屋稍有損壞,但原貌未變。為了紀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業績,1960年10月,報請省人委撥款維修。1963年6月20日, 八路軍澠池兵站被公布為省級 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建立

1980年,省文物局撥專款徵購了兵站舊址並加以維修。1985年7月1日八路軍澠池兵站紀念館成立並對外開放。其 建築風格為河南豫 西山區民居,磚石根基,土木結構。八路軍澠池兵站紀念館,包括兵站舊址、劉少奇舊居以及中心縣委書記以上幹部會議舊址等。現有展室17間,面積約200平方米,主要有澠池兵站站史,豫西持委擴大會議經過,劉少奇生平事跡[2]以及日寇侵華暴行等陳列。

館藏文物

館藏文物77件。類別主要有木質、針織、手稿影印件等。其中實物類有:劉少奇用過的 羅漢床、木椅、火盆,朱德用過的椅子以及原兵站站長李鵬同志長征以來一直使用的搭連等。

視頻

八路軍繩池兵站紀念館 相關視頻

八路軍澠池兵站:《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首講地
阿廖沙重訪八路軍澠池兵站舊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