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的作品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全唐詩》。詩人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之情。[1]

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從邏輯上應該「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抬頭望月,觸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的月下之景,詩歌卻從對面飛來着筆昔年往事,描繪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會歡飲圖。詩歌起筆不同反響,召喚其昔日的觥籌交錯、夜夜歡歌的情形,只有這樣頷聯的今年貶謫的「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失落。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淒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可是兩聯二十八言中,詩人不煩厭地重複「八月十五夜」,顯然它帶給詩人的心靈是震撼的,也是慘痛的。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悽苦。詩句一望而知地運用了昔今對比手法,其實每一聯都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場景,對比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情景意境的對比,今晚觀賞的不單是月亮,而是面對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種過去到現在的物是人非的感傷情懷。

月亮在古典詩歌里,更多承載了懷鄉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這些月亮內涵是因空間距離產生而寄寓感情的。不過月亮也會出現時間概念,它卻成了一種永恆對照無常的人生,進而表現人生的痛苦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春江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這些詩句里的月亮意象無不指向時間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給個體生命的悵惘痛苦。[2]

作品原文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3]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話譯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

向着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裡,向着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詞句注釋

昔年:往年,從前。

湓浦:今名龍開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東流經縣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長江。

作品鑑賞

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為,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瞭望月的特定環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從邏輯上應該「明、曲江池畔、朝廷盛會歡飲圖。詩歌起筆不同反響,召喚其昔日的觥籌交頷聯的今年貶謫的「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失落。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淒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可是兩聯二十八言中,詩人不煩厭地重複「八月十五夜」,顯然它帶給詩人的心靈是震撼的,也是慘痛的。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悽苦。詩句一望而知地運用了昔今對比手法,其實每一聯都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場景,對比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情景意境的對比,今晚觀賞的心情,是一種過去到現在的物是人非的感傷情懷。

月亮在古典詩歌里,更多承載了懷鄉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這些月亮內涵是因空間距離產生而寄寓感情的。不過月亮也會出現時間概念,它卻成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春江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這些詩句里的月亮意象無不指向時間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給個體生命的悵惘痛苦。

昔今這種對比古詩里還是常見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過去聽聞就該登樓觀望洞庭水,可是不知為何直至今朝才有機緣登臨,道出詩人生活無盡的無奈和生活的淒楚遭遇。其實白居易在對比中也在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之情。

詩歌的首頷聯多層面的表現詩人的痛苦感,其實這還是生活橫截面的對比,那詩歌又是如何完成內容的轉折呢?從內容上頸聯涉及望鄉和圓月,表面上像在思鄉,但是「望鄉「行為反映的心理,卻浸透着詩人的孤寂和悽苦,而這種心理再次強化了內在的主體孤苦體驗。「見月」就是觀賞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輪圓月,但行為發問的竟為「幾回圓人極度孤寂產生的心理結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鄉和四野觀望明月,能想象出一個人觀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鄉帶給自己溫暖,能看到心中一輪明月留給自己關懷,卻出現相反結果,徒添了詩人不盡的悽苦感。

詩歌是如此極盡曲折的突出詩人貶謫的孤寂之情,尾聯詩人細節化的再現秋風月光。「秋風秋雨愁煞人」,過去的日子出現的「昨風一吹無人會」,沒有人領會這悽厲秋風的涼意。能忽略這淒冷秋風的肌膚感,一定是人們沉浸在無情的喜悅里,已然忘記了秋風的淒冷,這裡突出詩人過去日子的歡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說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氣之人了,照應詩歌前文對比的物是人非的無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這樣的月光照在身上,卻令人清冷至極,置身「湓浦沙頭水館前」環境裡,心內卻是清冷感,詩歌在這進一步強化了詩人貶謫後面對十五驚嘆詩人詩歌技巧的嫻熟,尺幅之間盡情描摹無形的心裡悲苦!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4]

白居易,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075篇詩文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葬於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5]

視頻

百家講壇.白居易

中秋月圓之夜,《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思鄉心中不免孤獨

參考資料

  1. 瞿弦和朗誦試聽 網易雲音樂,發布時間;
  2.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中秋詩詞 鶴壁詩詞網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1日 19:04:04
  3.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古詩文網;
  4. 百家講壇白居易03錚錚鐵骨—莫礪鋒20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5日
  5. 白居易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