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國財政支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國財政支出財政支出,也稱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為履行其自身的職能,對其從私人部門集中起來的以貨幣形式表示的社會資源的支配和使用。在此有必要區分「財政支出」與「財政開支」兩個概念: 在財政預算意義上,財政支出是指政府可以支配的貨幣額,而與此相關的財政開支則是指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實際花費掉的貨幣總額。當財政收入大於財政支出時,則政府財政預算上會出現財政盈餘; 反之就會出現財政赤字。財政支出是政府分配活動的個重要方面,財政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作用主要是通過財政支出來實現的。因此財政支出的規模和結構,往往反映一國政府為實現其職能所進行的活動範圍和政策選擇的傾向性。所以可以從以上兩大方面來理解政府為市場提供公共產品而安排支出的意義

分析特點

政府財政支出效益分析與微觀經濟組織生產經營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別主要體現在: (一)計算所費與所得的範圍不同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計算所費與所得的範圍較寬。

(二)衡量效益的標準不同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單純地以經濟效益為衡量標準,而必須確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的效益標準。

(三)擇優的標準不同 財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個社會的最大效益

定義

財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通常是指國家為實現其各種職能,由財政部門按照預算計劃,將國家集中的財政資金向有關部門和方面進行支付的活動,因此也稱預算支出。在我國,由於存在預算外資金,所以財政支出的概念也就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財政支出僅指預算內支出;廣義的財政支出則包括預算內支出和預算外支出。如果沒有特殊的說明,我們後面所說的財政支出,一般是指狹義的財政支出概念。 財政支出與財政收入一起構成財政分配的完整體系,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的歸宿,它反映了政府政策的選擇,體現了政府活動的方向和範圍。所以,它是財政分配活動的重要的環節。

概念

財政支出(fiscal expenditure)也稱公共財政支出,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為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進行的財政資金的支付。財政支出是國家將通過各種形式籌集上來的財政收入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它是整個財務分配活動的第二階段。 國家集中的財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會事業計劃、國民經濟發展需要進行統籌安排運用,才能為國家完成各項職能提供財力上的保證。

分類

將財政分支出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歸納,以便準確反映和科學分析支出活動的性質、結構、規模以及支出的效益和產生的時間。分類方法有下列五種:


(1)按經濟性質將財政支出分為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生產性支出指與社會物質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如支持農村生產支出、農業部門基金支出、企業挖潛改造支出等,非生產性支出指與社會物質生產無直接關係的支出,如國防支出、武裝警察部隊支出、文教衛生事業支出、扶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等。按財政支出的經濟性質,即按照財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價的補償進行分類,可以把財政支出分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購買性支出又稱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包括購買進行日常政務活動所需要的或者進行政府投資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即由社會消費性支出和財政投資支出組成。它是政府的市場性再分配活動,對社會生產和就業的直接影響較大,執行資源配置的能力較強。在市場上遵循定價交換的原則,因此購買性支出體現的財政活動對政府能形成較強的效益約束,對與購買性支出發生關係的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硬的。 轉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用地、單方面轉移給居民和其他受益者,主要由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組成。它是政府的非市場性再分配活動,對收入分配的直接影響較大,執行收入分配的職能較強。

(2)按最終用途分類從靜態的價值構成上財政支出分為補償性支出,積累性支出與消費性支出。補償性支出主要是對在生產過程中固定資產的耗費部分進行彌補的支出,如:挖潛改造資金。積累性支出指最終用於社會擴大再生產和增加社會儲備的支出,如基本建設支出、工業交通部門基金支出、企業控潛發行支出等,這部分支出是社會擴大再生產的保證;消費支出指用於社會福利救濟費等,這部分支出對提高整個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起着重大的作用。 從動態的再生產角度考察,則可分為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

(3)按財政支出與國家職能關係可將財政支出分為: ①經濟建設費支出,包括基本建設支出、流動資金支出、地質勘探支出、國家物資儲備支出、工業交通部門基金支出、商貿部門基金支出等; ②社會文教費支出,包括科學事業費和衛生事業費支出等; ③行政管理費支出,包括公檢法支出、武警部隊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國防支出、債務支出、政策性補貼支出等。 (4)按國家預算收支科目將財政支出分為一般預算支出、基金預算支出、專用基金支出、資金調撥支出和財政周轉金支出。財政總預算會計對財政支出的核算按國家預算支出科目分類。

(5)按財政支出產生效益的時間分類可以分為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經常性支出是維持公共部門正常運轉或保障人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社會保障支出。特點是它的消耗會使社會直接受益或當期受益,直接構成了當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則中當期公共物品受益與當期公共物品成本相對應的原則,經常性支出的彌補方式是稅收。 資本性支出是用於購買或生產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它們的耗費的結果將形成供一年以上的長期使用的固定資產。它的補償方式有兩種:一是稅收,二是國債。

支出形式

財政支出的方式和途徑,分為無償撥款和有償使用兩種。無償撥款指財政資金在上下級財政之間的無償調撥以及財政資金從財政部門向付款單位的無償調撥以及財政資金從財政部門向用款單位的無償轉移,是財政支出的最基本方式。對於國家各行政管理部門所需要的資金和國有非營利事業單位核定的支大於收的差額,通常採用無償撥款的方式。有償使用指以借出財政周轉金和財政周轉金放款的方式供應財政資金,用於有償使用的財政周轉金除來源於財政周轉金收入外,主要以列支財政支出的方式設置和增補。

影響因素

(1)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對財政支出規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水平;二是經濟體制的選擇;三是政府經濟干預政策。 (2)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對財政支出規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穩定;二是政體結構的行政效率。 就政局是否穩定而言,一國發生的戰爭或衝突等事件會導致財政支出規模異常擴大。 就政體結構的行政效率,其影響也是較為明顯。如果一國政府的行政機構過於臃腫,必然會導致行政經費的增多,反之,就會節約經費支出。 (3)社會因素 影響財政支出規模的社會因素眾多,且較為複雜。人口數量、文化背景宗教習俗等因素都會對其產生影響。

管理原則

為達到科學運用財政資金,滿足國家完成各項職能的需要的目的,財政支出的安排應體現以下原則:

(1)量入為出。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始終存在數量上的矛盾,脫離財政收入的數量界限盲目擴大財政支出,勢必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因此,財政支出的安排應在財政收入允許的範圍內,避免出現大幅度的財政赤字。(2)統籌兼顧。國家經濟建設各部門和國家各行政管理部門的事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財政收入與支出在數量上的矛盾不僅體現在總額上,還體現在有限的財政資金在各部門之間的分配。財政支出的安排要處理好積累性以出與消費性支出的關係、生產性支出與非生產性支出的關係,做到統籌兼顧,全面安排。 (3)講求效益。財政支出的效益體現在財政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為保證有限的財政資金最大限度的特點,對有經濟效益而不需要財政扶持的單位,要做到無償撥款和有償使用相結合,財政資金投入與單位自籌資金相結合,資金安排和日後的財政監督相結合。

作用

一是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維護國家安全、鞏固各級政府政權建設的支出,如行政管理、國防、外交、公安、司法、監察等方面的支出。 二是維護全社會穩定,提高全民族素質,外部社會效應巨大的社會公共事業支出,如社會保障、科技、教育、衛生、文化、扶貧等方面的支出。 三是有利於經濟環境和生態環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經濟效應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如水利、電力、道路、橋樑、環保、生態等方面的支出。 四是中國目前經濟正處在轉軌時期,在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條件下,國家對宏觀經濟運行還應有必要的調控,財政也要留有一定的財力,對經濟活動進行適當的干預

應用項目

概述 財政支出國家財政將籌集起來的資金進行分配使用,以滿足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需要,主要包括: (1)基本建設支出:指按國家有關規定,屬於基本建設範圍內的基本建設有償使用、撥款、資本金支出以及經國家批准對專項和政策性基建投資貸款,在部門的基建投資額中統籌支付的貼息支出。

(2)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指國家預算內撥給的用於企業挖潛、革新和改造方面的資金。包括各部門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和企業挖潛改造貸款資金,為農業服務的縣辦「五小」企業技術改造補助,挖潛改造貸款貼息資金。

(3)地質勘探費用:指國家預算用於地質勘探單位的勘探工作費用,包括地質勘探管理機構及其事業單位經費、地質勘探經費。

(4)科技三項費用:指國家預算用於科技支出的費用,包括新產品試製費、中間試驗費、重要科學研究補助費。

(5)支援農村生產支出:指國家財政支援農村集體(戶)各項生產的支出。包括對農村舉辦的小型農田水利和打井、噴灌等的補助費,對農村水土保持措施的補助費,對農村舉辦的小水電站的補助費,特大抗旱的補助費,農村開荒補助費,扶持鄉鎮企業資金,支援農村合作生產組織資金、農村農技推廣和植保補助費,農村草場和畜禽保護補助費,農村造林和林木保護補助費,農村水產補助費,發展糧食生產專項資金。

(6)農林水利氣象等部門的事業費用:指國家財政用於農墾、農場、農業、畜牧、農機、林業、森工、水利、水產、氣象、鄉鎮企業的技術推廣、良種推廣(示範)、動植物(畜禽、森林)保護、水質監測、勘探設計、資源調查、幹部訓練等項費用,園藝特產場補助費,中等專業學校經費,飛播牧草試驗補助費,營林機構、氣象機構經費,漁政費以及農業管理事業費等。

(7)工業交通商業等部門的事業費:指國家預算支付給工交商各部門用於事業發展的人員和公用經費支出,包括勘探設計費、中等專業學校經費、技術學校經費、幹部訓練費。

(8)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指國家預算用於文化、出版、文物、教育、衛生、中醫、公費醫療體育檔案地震海洋、通訊、電影電視、計劃生育、黨政群幹部訓練、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科協等項事業的人員和公用經費支出以及高技術研究專項經費。主要包括工資補助工資福利費離退休費、助學金、公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業務費、差額補助費。

(9)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指國家預算用於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事業的經費。包括由民政部門開支的烈士家屬和犧牲病殘人員家屬的一次性、定期撫恤金,革命傷殘人員的撫恤金,各種傷殘補助費,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生活補助費,退伍軍人安置費,優撫事業單位經費,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維修費,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和特大自然災害災後重建補助費等。

(10)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支出:指實行歸口管理的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經費。(11)社會保障補助支出:指國家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的補助支出,包括對社會保險基金的補助、促進就業補助、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補助、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等。[1]

(11)社會保障補助支出

(12)國防支出:指國家預算用於國防建設和保衛國家安全的支出,包括國防費、國防科研事業費、民兵建設以及專項工程支出等。

(13)行政管理費:包括行政管理支出,黨派團體補助支出,外交支出,公安安全支出,司法支出,法院支出,檢察院支出和公檢法辦案費用補助。

(14)政策性補貼支出:指經國家批准,由國家財政撥給用於糧棉油等產品的價格補貼支出。主要包括糧、棉、油差價補貼,平抑物價和儲備糖補貼,農業生產資料價差補貼,糧食風險基金,副食品風險基金,地方煤炭風險基金等。

(15)債務利息支出:指國家預算中用於償還國內外債務利息的支出。 財政支出範圍主要是: 一是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維護國家安全、鞏固各級政府政權建設的支出,如行政管理、國防、外交、公安、司法、監察等方面的支出。

二是維護全社會穩定,提高全民族素質,外部社會效應巨大的社會公共事業支出,如社會保障、科技、教育、衛生、文化、扶貧等方面的支出。

三是有利於經濟環境和生態環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經濟效應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如水利電力道路、橋樑、環保、生態等方面的支出。

四是我國目前經濟正處在轉軌時期,在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條件下,國家對宏觀經濟運行還應有必要的調控,財政也要留有一定的財力,對經濟活動進行適當的干預 作用 (一)財政支出對效率的作用

(二)財政支出對公平的作用

(三)財政支出對經濟穩定增長的作用 規模

(一)財政支出規模,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預算年度)政府通過財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財政資金的絕對數量及相對比率,即財政支出的絕對量和相對量,它反映了政府參與分配的狀況,體現了政府的職能和政府的活動範圍,是研究和確定財政分配規模的重要指標。[2]

(二)財政支出規模的衡量指標 1.靜態指標 1)絕對指標 ①絕對指標的概念:以一國貨幣單位表示的財政年度內政府實際安排和使用的財政資金的數額。 ②絕對指標的作用:第一,其是計算相對指標的基礎;第二,對絕對指標從時間序列加以對比可以看出財政支出規模發展變化的趨勢 2)相對指標 ①相對指標的概念:絕對指標與有關指標的比率。 ②相對指標的作用: 相對指標本身可以反映政府公共經濟部門在社會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地位; 通過指標的橫向對比可以反映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的差異; 通過指標的縱向比較,可以看出政府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變化發展的趨勢。 2.動態指標 1)動態指標是考察財政支出變化發展趨勢的指標 2)動態指標的類型 ①財政支出的邊際係數=財政支出增加額/國民生產總值增加額。 ②財政支出的彈性係數=財政支出增長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 增長及其原因 財政支出不斷增長似乎是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一條規律。 德國19世紀經濟學家阿道夫·瓦格納提出,隨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公共部門的相對規模也會提高。財政支出的相對規模隨之提高。這被稱為「瓦格納法則」。 增長原因 1.經濟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政府的經濟干預政策;隨着工業化經濟的發展,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更加突出,市場機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個社會資源,需要政府對資源進行再配置,實現資源配置的高效率。

2.政治因素:政局、行政效率;隨着經濟的工業化,不斷擴張的市場與這些市場中的行為主體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化,這需要建立司法體系和管理制度,以規範行為主體的社會經濟活動。

3.社會因素:人口、文化等。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會導致外部性和擁擠現象,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進行干預和管制。最後,教育、娛樂、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務的需求收入彈性較大,要求政府在這些方面增加支出。這就是說,隨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上述服務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為此增加支出。

4.國際關係 (以上資料摘自蘇州大學《財政學》)

績效評價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基本理念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是近20年來出現在西方國家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強調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標與結果及其結果有效性的關係,形成一種新的、面向結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資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務水平。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核心,就是把現代市場經濟的一些理念融入預算管理中,使政府預算能像企業財務計劃一樣,對政府的行為進行內控,並通過這種內控,保障政府目標的實現,提高政府運行效率,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與市場的協調能力。 從操作層面上講,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不僅僅是對財政支出使用情況進行評價和監督,它的根本意義更是以財政支出效果為最終目標,考核政府的職能實現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數量與質量。正因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有着這樣的功能,因此,如果僅僅從財政的角度來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就很難全方位地反映財政支出的實際效益與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講,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是以財政部門為主體,政府其他職能部門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管理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一項制度。 由於財政支出範圍廣泛,再加上支出績效呈多樣性的表現特點,既有可以用貨幣衡量的經濟效益,還有更多的無法用貨幣衡量的社會效益,而且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長短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長期以來,財政部門一直無法採取一種比較準確的辦法,來對財政支出進行衡量。而這一「盲點」,恰恰是減少資源損失浪費、提高效率的關鍵點。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就是要把「不可衡量的事」變為可衡量的,確定政府的職能、財政支出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步驟,在給定目標的前提下尋求最有效率的實現目標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滿足公共需要、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方法 政府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一般包括:制定明確、合理的公共支出績效目標,建立科學、規範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及效果實施考核與評價,並把績效評價與預算編制與預算管理緊密結合起來。 為了形成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西方市場經濟國家進行了各種探索,再加上經濟理論界的研究,目前,形成了如下幾種比較主流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即將一定時期內項目的總成本與總效益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方法,通過多個預選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選擇最優的支出方案,該方法適用於成本和收益都能準確計量的項目評價,如公共工程項目等,但對於成本和收益都無法用貨幣計量的項目則無能為力,一般情況下,以社會效益為主的支出項目不宜採用此方法。 2、最低成本法,也稱最低費用選擇法,適用於那些成本易於計算而效益不易計量的支出項目,如社會保障支出項目,該方法只計算項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條件下分析其成本費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為原則來確定最終的支出項目。 3、綜合指數法,即在多種經濟效益指標計算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權數計算出綜合經濟效益指數,該方法目前被中國多個部門採用,評價的準確度較高、較全面,但在指標選擇、標準值確定及權數計算等方面較複雜,操作難度相對較大。 4、因素分析法,將影響投入(財政支出)和產出(效益)的各項因素羅列出來進行分析,計算投入產出比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 5、生產函數法,通過生產函數的確定,明確產出與投入之間的函數關係,藉以說明投入產出水平即經濟效益水平的一種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Y=f(A,K,L…),其中Y為產出量,A、K、L等表示技術、資本、勞動等投入要素。生產函數法不僅可以準確評價綜合經濟效益,而且對評價資源配置經濟效益、規模經濟效益、技術進步經濟效益等都有重要作用,但函數關係的確定較為複雜。 6、模糊數學法,採用模糊數學建立模型,對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將模糊的、難以進行比較、判斷的經濟效益指標之間的模糊關係進行多層次綜合評價計算,從而明確個單位綜合經濟效益的優劣。 7、方案比較法,主要用於財政項目資金管理。首先評價各方案有無經濟、社會效益,然後,對各方案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進行事前估算,並根據估算結果進行方案選擇。 8、歷史動態比較法,將某一類支出或項目的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其歷史上的變化及效益波動情況,既可以看出其發展趨勢,也可以了解各種因素在不同時期的影響及作用機理,進而分析其效益差異的成因及改進方向。 9、目標平價法,將當期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水平與其預先目標標準進行對比分析的方法,此方法可用於對部門和單位的評價,也可用於周期性較長項目的評價,還可用於規模及結構效益方面的評價。 10、公眾評判法,對於無法直接用指標計量其效益的支出項目,可以選擇有關專家進行評估並對社會公眾進行問卷調查,以評判其效益,適合於對公共管理部門和財政投資興建的公共設施進行評價,具有民主性、公開性的特點,但應用範圍有限且有一定模糊性。 三、中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 經過系統分析,本文擬從如下幾個方法來建立中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 (一)明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內容 基於中國的現實條件以及改革發展目標的需要,適應部門預算改革的需要並推進部門預算制度的完善,中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主要應從兩方面進行: 1、一般預算支出的績效評價,即評價部門預算的總體績效 從中國現階段及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發展目標來看,對政府各機構的預算支出的績效評價範圍主要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政務信息管理; ——資源配置績效管理; ——公務員業績管理; ——財務質量管理。 2、項目支出預算的績效評價,即對各個具體項目的支出績效進行評價 根據中國政府項目的特點,項目支出的績效評價體系應包括: ——邏輯標準; ——管理標準; ——成果標準。 通過對上述三大標準的評價,來衡量項目支出的目的設計合理性、項目管理以及項目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等,從而確定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二)確定財政支出績效指標及標準 參考國外經驗,在確定財政支出績效指標及標準時,我們認為可以借鑑企業管理的辦法,在指標設計上,按照「投入——過程——產出——成果」這一邏輯程度進行指標設計。 具體設計應根據目標的不同而不同,並遵循如下原則: 1、相關性原則。是指衡量指標與政府部門的目標及項目目標有直接的聯繫,不能因為容易收集就使用,例如投入或產出的衡量相對容易,但與項目成果目標的相關性存在問題,單純的投入指標或產出指標就不能很好地反映項目的實際影響; 2、經濟性原則。是指指標的選取要考慮現實條件及可操作性,數據的獲得應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在合理成本的基礎上收集信息; 3、可比性原則。是指在具有相似目的的項目之間有共同的指標,不同項目之間的衡量結果可以相互比較; 4、重要性原則。是指根據指標在整個體系的地位和作用進行篩選,選擇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評價要求的指標。 績效衡量指標體系一般都要綜合運用上述四種指標,可以避免單純追求成果而忽視效率或單純追求效率而不顧成果的現象。 但由於財政支出是以社會效益為主的,而社會效益的量化,一直是財政核算中長期解決不了的技術性難題,如:在計算各項指標與績效目標的具體相關係數,判斷某項投入或產出對最終成果的貢獻率等,目前中國都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加之制度基礎的不完善,可能導致指標的濫用,帶來與指標設計初衷相反的效果。所以在進行評價時,還需要儘量克服這一難題。 (三)確定評價主體 本文認為,為了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主體應由三部分組成: 1、負責績效評價的政府機關 中國財政部是負責政府公共支出的綜合部門,主要職責應該是建立績效評價制度、制定和發布相關政策、實施指南和技術規範等,組織評價,綜合利用評價信息改進預算管理、提高決策能力。 2、具有專業判斷能力的專家組 由來自於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介機構等技術人員組成的專家組,主要負責解決一些技術上的難題,協同政府部門確定指標、標準,對各部門的支出績效進行分析。 3、社會公眾 社會公眾則是對政府機構的服務質量、服務效果進行評價,財政支出的分配和使用是否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充分反映社會公眾的需要,支出績效的評價過程中應該通過調查獲得公眾的滿意度信息,檢查支出的實際效果是否符合公眾需要。 (四)配套的改革措施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是整個財政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由它「單兵作戰」,獨自推開,是很難取得預期效果的。因此,什麼時候出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出台時與哪些財政配套政策相協調,財政改革與政府職能規範化呈怎樣的關係,在該方案出台前,需要對財政專業人員進行怎樣的培養,等等,都是在建設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中所必須考慮的。 四、結束語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涉及的內容多、範圍廣,評價體系的推開還需要各部門的配合,評價內容中各部門的績效目標、績效指標的合理與否尤為重要,績效評價的最終落腳點也是通過各項績效指標的評價來評價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從而確定與各部門及各項目相適應的預算。由於篇幅有限,本文主要側重於提供一個基本思路,並引以為玉。

各地支出

去年開封市財政支出171.6億元 2012年,全市財政系統幹部職工奮力拚搏,務實苦幹,超額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全市財政支出171.6億元,比2011年增支26.6億元,其中 全市各級財政用於民生方面的資金達到114億元,為助推開封快速崛起提供了堅強的資金保障。1月4日,在市財政局上報的《財政專報》(2013年第1 期)上,市長吉炳偉作出了批示:成績來之不易,可喜可賀,對財政系統幹部職工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謝。 近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在做大財政收入蛋糕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各項財政改革,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加快推進金財工程建設,穩步實施財政「兩基」建設,全面啟用新的非稅收入征繳系統,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統籌安排財政資金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財政支出規模連創新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