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兗州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兗州博物館位於山東省兗州市城區東北部、文化東路53號,現館址落成於2002年9月,南側為端信廣場,北側為興隆塔,主展廳二層、局部三層,建築採用仿漢唐式風格,四角各建有仿漢式闕一座。

現狀底層為兩個敞開式展廳,展出「歷史兗州、現在兗州和未來兗州」圖片展,二層分為文明曙光廳(展出兗州地區的史前文化遺物)、文物精品廳(展出青銅器瓷器石刻造像和金玉飾品等)、天下第一劍廳、李蒂根藝廳和名家書畫廳五個展廳,代表性的館藏文物包括興隆塔地宮內出土的北宋石函、鎏金銀棺和舍利金瓶以及泗河大橋下出土的清代鎮水劍(天下第一[1]

景點簡介

兗州博物館坐落於城區東北部,新館始建於1999年8月20日,占地近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l萬平方米,由三部分組成:主展樓、「端信」廣場、興隆塔。

主要景點

主展樓建築面積7800平方米,漢唐風格,為斜面大屋頂式建築。四角各有一個漢闕,上有斗拱、尺吻等造型,瓦當滴水上有專門燒制的「端信」和「雙曜」字樣。門前台階中部有「丹墀」石,上刻《康熙字典》上記載的關於兗州的各種解釋,兩側為汪曾棋「白也詩無敵,兗為天下宗」的題詞。整個建築氣勢宏偉,古樸典雅,莊重大方,與興隆塔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主展樓以二層為主,局部三層,並有地下室。其中一層為東、西兩個展廳,是「歷史兗州、現在兗州和未來兗州」的大型圖片展,展示了兗州發展歷史上具有影響力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兗州新時期現代化建設中各行各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及對未來兗州的展望。

二層分五個展廳:精品館、史前館、天下第一劍館、李蒂藝根館及名家書畫館。精品館分青銅器廳、石刻造像廳、金玉飾品廳、館藏瓷器廳,陳列了館藏的260餘件精品文物,展示了從商周時期的「索氏器」、「羊式器」以及各個時期的銅佛、銅鏡,到明代「兗府文廟祭器」、魯王世系墓中的金銀飾品及歷朝歷代的瓷器和精美造像石刻。其中的辟雍硯、絞胎瓷枕和三彩馬是少見的精品[2]。史前館陳列了本市王因遺址、西吳寺遺址龍灣店遺址出土的彩陶等160餘件文物。天下第一劍館,劍是清朝兗州知府金一鳳為鎮水祛洪,資款鑄造的一把鐵劍——鎮水劍。該劍長7.5米,重1539.8公斤,舉世罕見,被譽為「天下第一劍」。李蒂藝根館,陳列了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副主席、中國根藝美術大師李蒂先生從自己幾百件作品中挑選的最精美的捐獻給家鄉的150件藝根作品。石刻館位於地下展室,有老子孫子的漢畫像石,有唐碑、唐墓誌及北齊佛教造像,特別是北齊沙丘碑是李白寓居兗州20年最有說服力的史料

「端信」廣場占地6000多平方米,在綠蔭掩映、鮮花環抱中點綴了精美石刻,景點眾多,是遊玩觀賞、休閒娛樂的場所。沇鼎位於廣場中央,由上海交通大學青銅研究所製作,內壁鑄刻了369字的銘文,記錄了兗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及今日兗州的輝煌成就。在廣場東南角為百「兗」壁,共有99個「兗」字,其中50個「兗」字集於古代名碑名帖,另49個為兗州市領導及省級以上文藝協會會員書寫。西南角是西漢兗州圖,漢武帝劉徹把全國分為十三州部,兗州為其一,管轄了8郡國l15個縣。

興隆塔為磚木結構,始建於隋仁壽二年(602),後歷代重修,共13層,高54米,為八角樓閣式空芯子母塔。在塔的周圍,還陳列了歷代的碑刻石雕,供人觀賞。

兗州博物館風景秀麗、景色迷人,置身其間,步移景換,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視頻

兗州博物館 相關視頻

航拍大兗州,快來看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