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豐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元素豐度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元素豐度,即元素的相對含量﹐是指研究體系中被研究元素的相對含量,用重量百分比表示。地殼元素豐度又稱為克拉克值。是在證認的基礎上根據譜線相對強度或輪廓推算出來的。結果表明﹐絕大多數恆星的元素豐度基本相同﹕氫最豐富﹐按質量計約占71%﹔氦次之﹐約占27%﹔其餘元素約合占2%。這稱為正常豐度。有少數恆星的元素豐度與正常豐度不同﹐一般說來﹐這與恆星的年齡有關。
各種元素(或核素)的數密度的相對值。元素的豐度可以用列表法或作圖法給出。在列表或作圖時﹐通常都把硅(Si)的豐度值取為10﹐其他核素的豐度值按比例確定。作圖時﹐通常取核素的質量數為橫坐標﹐豐度值為縱坐標﹐用折線或曲線把圖中的點連起來﹐所得的曲線稱為元素的豐度曲線。它反映元素按質量數的分布規律。
相關資料
自從1889年F.W.克拉克發表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的資料以來﹐人們已經積累了大量有關隕石﹑太陽﹑恆星﹑星雲等各種天體中元素及其同位素分布的資料。1937年﹐戈爾德施米特首次繪製出太陽系的元素豐度曲線。1956年﹐修斯和尤里根據地球﹑隕石和太陽的資料繪製出更詳細﹑更準確的元素豐度曲線。1957年﹐伯比奇夫婦﹑福勒和霍伊爾就是以該豐度曲線為基礎﹐提出他們的核合成假說的。四十年代﹐人們只知道大多數恆星的化學組成與太陽相似而就認為分布在整個宇宙的元素豐度可能是一樣的。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在不同類型的恆星上﹐元素的分布有很大的差異。有關元素豐度的資料﹐主要是太陽系內的天體的﹐但也有一些其他天體的。1973年﹐卡梅倫綜合了許多人的工作﹐繪製了一個更廣泛的太陽系的元素豐度分布圖。
豐度的大小一般以百分數表示。人造同位素的豐度為零。 周期表上所列的原子量實際上是各種同位素按豐度加權的平均值,這是因為各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往往分布的比較均勻,取平均值計算比較準確。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中國人中國字|看中國人專屬的浪漫和智慧!,搜狐,2022-10-12
- ↑ 了不起的中華文明:漢字發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機,搜狐,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