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偶見(陳惠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偶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偶見》中國當代作家陳惠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偶見‍

(一)

是夜,車栽進了小區門前的井圈之中,打開雙閃,等待救助中……有人從旁邊走過,目不斜視;有人漠然一撇,擦身而過;有人探頭一看,唏噓嘆息,略有同情之態,卻無幫助之舉,轉身離去;有一醉酒男子,雖有醉態,卻不忘相助,奈何其妻嫌其好事,推推搡搡拽男子離開;唯有一對年輕夫婦,熱情相問,極盡所能,設法解困,直至完全推車出坑。

嘆: 眾生相,眾生態,總有美好之人存在於這世間!願心存善良之人平安,幸福!

(二)

晨起跑步,見一白色轎車在前方緩緩行駛,忽聽「卡嚓」一聲, 車後保險槓一端拖於地上。

仔細一看,原來不知何故,路中央有一輪胎,輪胎上放置泊車標誌。估計輪胎下面是下水道,否則不能放置在路中央的。 我料想,車內必定是個女司機。果然,汽車拖着被撞壞的保險槓行至巷口,後燈亮,車停。從車上下來母女二人,母親穿着包臀裙,看起來大約四十歲上下。女兒穿着校服,背着書包,十五六歲左右,應該是上高中了。看這情形必是其母開車送女兒上學。

我從車邊擦身而過,見其母蹲在地上,試圖用拳頭將被撞掉的一端保險槓砸進去。女兒立於旁邊,抱怨着:「總是這樣,不知道怎麼開車的,我看你是要把這車拆了!」 母親不響,只顧埋頭收拾殘局。

嘆:為母實不易,大清早的如此這般,必然也是她不願意遭遇的。然而,狀況實在令她措手不及,女兒卻只顧埋怨。懂得與憐惜,於這些被捧在掌心的兒女們竟是這般難。

(三)

是夜,十點左右。街上依舊閃爍着各色的霓虹燈,因是夏夜,依然有行人來往。我與幾個朋友聚餐結束,獨自一人徒步回家。

行至一服裝店前,突然聽到「哐當」一聲巨響,以為有東西從樓頂掉下,條件反射性地躲閃一下。回頭看時,見一身穿夾克的十五六歲少年,手握石塊,頭頂店門上所掛宣傳彩燈箱應聲而碎,燈箱破了一個大窟窿,驚訝地張着大口。那男孩卻若無其事,扔了手裡的石塊,大步朝前走去。留下無辜受傷的彩燈箱靜靜地看着遠去的身影。

每每看到小城路邊的廣告牌,或者彩燈箱,抑或公共設施被人為破壞,總是很氣憤,不明白何以無聊至此,偏偏不肯讓這些美好的東西存在。曾親眼見到單位門前圓形花壇里擺放的花,被接送孩子或者散步的人連盆端走的場景,實在不能不對他們的行為感到羞愧。

嘆:如此國民素質,誰來拯救? 粗野之下,豈有美好可以倖存? [1]

作者簡介

陳惠芬,筆名:蘭心。甘肅省臨洮縣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