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濕的穴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健脾祛濕的穴位 |
健脾祛濕的穴位 |
中文名稱 :健脾祛濕的穴位 方 法 :按摩 針 對 :穴位 屬 於 :預防保健 |
健脾祛濕的穴位---組成身體肝臟的最關鍵的物質便是淋巴結組織,因此肝臟也是身體中一個關鍵的免疫器官。當肝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會讓病毒感染更非常容易侵蝕身體,進而造成別的病症。因此生活起居中,大家理應重視對肝臟的維護,而且適度的開展健脾養胃。那麼大家能夠輕按人體上的什麼穴道,具有健脾養胃的實際效果?
血海穴
- 選穴方式:坐着桌椅上,伸直兩腿後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痕,在凹痕的上邊有一塊突起的肌肉群,肌肉群的頂部便是血海穴。
- 作用:血海穴歸屬於足太陰脾經,是醫治「尿症」的關鍵穴道,具備益氣養血活血化瘀、健脾化濕、袪風消癢的作用,是預防婦科病、心腦血管病症、皮膚科病症及肌肉關節痛等症狀的關鍵穴道。
豐隆穴
- 選穴方式:豐隆穴在小腿肚兩側,膝眼與外踝尖間的圓心,也就是外踝尖上 8寸的部位,間距踝關節外緣兩橫指的間距。
- 作用:中醫學覺得,「脾謀生痰之源」,各種各樣原因造成的脾胃失調、消化吸收失司、水液停滯不前,聚而成痰,化生萬病。豐隆穴是臨床醫學「化痰」的關鍵穴道,具備去濕氣滌痰的功效,相互配合足三里長期性堅持不懈推拿能消除濁濕。
陰陵泉穴
- 選穴方式:陰陵泉坐落於小腿肚的里側,膝前踝關節里側凹痕中,與陽陵泉穴相對性。沿着膝蓋內側縱紋往上,會觸到一塊凸起的骨骼,它是踝關節,沿着踝關節的正下方和里側往上摸,會觸到一個踝關節,轉彎而且凹痕的地區,這兒便是陰陵泉地理位置。
- 作用: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的合穴,它可以健脾益氣,推動脾消化吸收水液的作用,能健脾化濕、通利三焦、消脹利濕。
中脘穴
- 選穴方式:中脘穴坐落於上腹,前正中間網上,臍中上 4寸處,即一個橫掌的間距。[1]
- 功效:中脘穴為胃的募穴、又為腑會之所。腸胃互為表里,同是後天性生物化學之本,相互合作以化身體水液。因而,推拿中脘穴可以溫中散寒、健脾養胃、和胃行氣,針對減輕三伏天暑濕導致的食慾不佳、腹脹、腹瀉、腹痛、便秘等症有非常好的實際效果。
足三里穴
- 選穴方式:足三里坐落於小腿肚前兩側,距踝關節外緣一橫指處。
- 作用:做為健脾養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對全部消化道病症均有實際效果,去濕當然也免不了它。推拿足三里穴可提高抗病性工作能力、健脾養胃、疏風化層濕、扶正祛邪。
承山穴
- 選穴方式:稍微用勁踮起,小腿肚後面肌肉浮上來的尾部即是承山穴。
- 作用:承山穴是身體最有效的去濕氣要穴,能振作膀胱經的氣血,排出來身體體內濕氣。有的人輕輕地一按自身的承山穴,便會有顯著的酸疼疼痛感,說明身體有濕。
天樞穴
- 選穴方式:取平臥的姿態,天樞穴位於肚臍眼上下兩側2寸處。
- 作用:天樞穴歸屬於肝膽經,又聯絡腸子,最能通腸胃、清腸排毒,推拿此穴可促進濕濁、毒邪從排泄物排出來。
內關穴
- 選穴方式:合谷穴位於拇指和無名指的手掌間,大拇指無名指像兩座山,手掌似一峽谷,內關穴就在這其中。
- 作用:內關穴是小腸經的總閘,具備升清降濁、通宣血氣的作用,但身體素質較弱者不適合給與強刺激。
視頻
最強「健脾祛濕」的穴位,每天3分鐘,濕氣全排空,身體更輕鬆
參考資料
- ↑ 6月祛濕,這兩個穴位一按濕氣全跑光!,搜狐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