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假廣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假廣子

假廣子〔拉丁學名:Knema erratica(Hook. f. et Thoms.) J. Sincl.〕,英文名:WanderingKnema,Tomentose—frKnemauited,其它中文名:「埋好來」(西雙版納傣語)、「梭勒帕迷」(西雙版納基諾語)。

肉豆蔻科,紅光樹屬小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灰褐色,分枝集生樹幹頂端,平展,先端稍下垂,幼枝、幼葉密被銹色或灰褐色微柔毛,老時漸無毛,具細的縱紋。

產勐臘、景洪、瑞麗、潞西、滄源等地,生於海拔500~1700米的山坡、低丘、溝谷邊緣的疏林或密林中。

基本內容

中文名:假廣子

別名:埋好來、「梭勒帕迷」

拉丁學名:Knema erratica (Hook. f. et Thoms.) J. Sinc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毛茛目

:肉豆蔻科

:紅光樹屬

:假廣子 分布區域:產勐臘、景洪、瑞麗、潞西、滄源等地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6~20米;樹皮灰褐色;分枝集生樹幹頂端,平展,先端稍下垂;幼枝、幼葉密被銹色或灰褐色微柔毛,老時漸無毛。

葉堅紙質至近革質,長方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稀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12~25(-32)厘米,寬3~6(-8)厘米,兩側邊緣近平行,先端銳尖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稀近平截,表面灰綠色,微具光澤,無毛,背面密被銹色或灰褐色有柄的星狀微柔毛,老時漸疏甚而變為無毛,有時毛被成小片狀脫落;中肋在表面下陷,側脈15~32(-36)對,兩面隆起,第三次小脈近平行,與第四次小脈構成明顯的網狀;葉柄長0.6~1.7厘米,通常密被銹色或灰褐色微絨毛。

雄花序腋生或從落葉腋生出、有小花4~8;瘤狀總梗約長3~4毫米,有時無瘤狀疤痕,成四稜形,被灰色或銹色微柔毛;花蕾長3-5毫米,倒卵球形或近球形;花梗長5-7毫米;小苞片着生在花梗的中部或中部似上;花被裂片3,稀4,倒卵形,外面密被銹色短絨毛,裡面無毛;雄蕊盤下陷或近下陷,無毛,花葯8~13(-16) 枚;雌花稍大,3~8(10)簇生於極短的瘤狀總梗上,圓柱形或棒形,長3~4毫米,外面密被銹色星狀絨毛,中部微收縮;花柱與子房約等長,柱頭2裂,每裂片2淺裂,老時近無毛。

果序通常着成熟果1~2個,果卵珠形或橢圓形,長2.5~3.2厘米,直徑1.8~2厘米,頂端尖,基部環狀花被管基宿存;果柄長0.8~1厘米,外面密被銹色樹枝狀絨毛或稍被粉末狀微柔毛,老時漸無毛;果皮厚約1毫米;假種皮橙紅色至深紅色,完全包被種子或僅頂端有微小的撕裂;種子卵狀橢圓形,長2~2.8厘米,直徑1.3~1.6厘米,兩端圓,干時暗紫紅色至灰黑色;種皮脆殼質,易裂,具微隆起的細網紋;珠孔顯著凹陷。花期8~9月,果期4~5月。

該種葉片的大小,形狀和毛被等方面變化幅度較大,葉形由線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至長方狀披針形,甚致長圓形,狹橢圓形等,但共同的特徵是兩側邊緣近於平行,生長在海拔較高地區的葉短而寬,毛被稀疏,甚至近於無毛;生長在低海拔地區的葉長而狹,毛被密,常成小片狀脫落;雄蕊通常10~13枚,中國產種有時到16枚,但其他各部特徵與原描述無大差異。[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700米的山坡、低丘、溝谷邊緣的疏林或密林中。在明顯的熱帶季風氣候區,陰濕山坡、丘陵或溝谷密林中。

生於熱帶季節雨林,林平均高度35米,蓋度90%的林間。

分布範圍

產雲南勐臘、景洪、瑞麗、潞西、滄源等地,分布於印度,孟加拉國,泰國及緬甸等地。

主要價值

種子含固體油20.8%,可作工業用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