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號採集與處理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參觀信號採集與處理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原圖鏈接來自 北京印刷學院新聞網 的圖片

信號採集與處理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依託北京理工大學所開辦的針對信號採集與處理學科所開設的實驗室[1]。是國家對電子學科進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概況簡介

信號採集與處理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依託北京理工大學,於1989年6月經國家計委批准建立,1996年建成並通過國家驗收。實驗室現有面積1300m2 ,儀器設備總價值1273萬元,成為電子學科進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支撐實驗室的博士點有通信與信息系統(國家級重點學科1987年)、信號與信息處理(國家級重點學科2007年)及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部級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

1.電子系統技術; 2.現代通信技術; 3.現代實時信號處理技術;4.微波/毫米波電路與系統技術;5.超低副瓣天線技術;6.電磁兼容與計算電磁學;7.多媒體技術;8.專用集成電路設計(ASIC)。

支撐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設備資源

實驗室擁有HP8510C矢量網絡分析系統、HP71910A寬帶監視接收機、HP83732B頻率合成器、HP8561E頻譜分析儀、TLA704邏輯分析儀、HP54845A數字示波器等高級儀器設備;有工作站網絡與芯片和板級設計、綜合、仿真的世界名著名廠商的EDA軟件。

實驗隊伍

實驗室現有王越院士、毛二可院士、王小謨院士、李幼平院士、匡鏡明教授等知名學者作為學術帶頭人,有博士生導師13人,教授25人,副教授26人,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22人。

實驗室主任:趙保軍教授

教學科研

科研情況

每年參與科研的研究生數量150人。實驗室年均承擔科研項目數30個,科研經費1000萬元。

科研成果

實驗室近五年承擔通信雷達、微波及ASIC等多個領域的研究課題,已完成課題75項,現承擔課題35項,科研任務經費為2689萬元。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5項、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2] 各1項、部委級科技成果獎38項。出版論著和教材27部,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00餘篇。

技術成果

1.電磁兼容性理論與應用;2.微波毫米波技術;3.百億次高速並行信號處理機;4.通信和雷達信號處理方法;5.精密測量雷達實用化;6.第三代數字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7.精密導航核心技術實用化。

人才培養

實驗室由電子系統與信號處理、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微波技術和EDA設計等分室組成,支持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三個博士學位授予點以及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的學科建設。現有博士生97人、碩士生247人。已培養畢業博士生116人,碩士生580人。博士後流動站已培養出站16人,在研博士後4人。

視頻

信號採集與處理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 相關視頻

國際關係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考研參考書目
《北京理工大學》「德以明理,學以精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