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佩蘭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佩蘭的功效與作用佩蘭為較長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原名「蘭草」。

別名:佩蘭葉,省頭草。

來源:為菊科植物蘭草的乾燥莖葉。野生或栽培。

植物形態:為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莖高一米左右,圓柱形。葉對生通常三裂,莖上部葉片往往單一較小,葉緣具不整齊的鋸齒。表面綠色,背後淡綠色,無腺點,沿葉脈疏被柔毛。頭狀花序緊密排列呈聚傘形,總苞長6~8毫米,總苞片10枚左右,花冠下部呈管狀,上部稍寬頂端五裂,白色,瘦果。

產地:主產於江蘇河北浙江廣東廣西山東等省。

形狀鑑別:莖圓柱形或被壓為扁方圓形,全長約一米,基部直徑約4~8毫米,中上端漸細。表面褐色或黃綠色,幼莖紫色,節段明顯。葉對生、干後多皺縮破碎,灰綠色。莖質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中央有髓,有時中空。多不具花。氣芳香,味微苦。以葉多,色綠,未開花,不帶根,香味濃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揮髮油,其中主成分為傘花烴麝香草甲醚橙花醇乙酯。

藥理作用:開胃化濕。臨床觀察其作用為健胃、利尿、解熱。又實驗證明其所含的對傘花烴和醋酸橙花醇酯能直接抑制流感病毒。[1]

炮製:切咀生用。

性味:辛平。

歸經:入脾,胃經。

功能:發表解暑,化濕開胃。

主治:夏傷暑濕,頭脹胸悶,寒熱,身重,口中甜膩或多涎臭,胃呆不飢。

臨床應用:為治療暑濕用藥;

1、用於治療夏季外感,有發熱、頭痛、全身骨痛、兩日刺痛、胸悶噁心、大便不暢等症狀,常配葛根、黃芩、厚朴等,方如佩蘭芩朴湯。如屬胃腸型流感,配藿香效果更好。

2、用於治療因熱性病或吃用肥膩過多後而致的消化不良,表面有口中粘滯不爽、吐厚濁涎沫、苔白而膩、口甘、噯氣等所謂」脾痹」症狀,常配黃連、蘆根等。

佩蘭和藿香都能去暑濕而治消化不良,但佩蘭去口中粘膩和吐涎沫的效力較好,藿香則止嘔作用較強。

用量:4.5~9g。

處方舉例:佩蘭芩朴湯:佩蘭9g,條芩6g、厚朴6g,野菊花9g,白朮9g,葛根12g,秦艽4.5g,桔梗9g,水煎服。

視頻

參考文獻

  1. admin. 佩蘭的功效與作用. 201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