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青雲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青雲小學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寇侵華,國家罹難,民族危亡,順德淪陷,悲號相續!嗷嗷待哺之難童,失養失教之少年,或斃於野,或歿於街;「元氣」不保,「國脈」即斷!
辦學歷程
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會員周之貞先生任俠崇義,情系桑梓,心恤難童。本着「不憂身世卻憂民」之民族精神,「不獨子其子」之博愛情懷,勇擔「保元氣,續國脈」之大任,收領八百難童,於1941年10月30日在敵後——現四會市江谷鎮佛仔堂創辦兒童教養院,在辦學極端艱苦的環境中,深得順德民間義社——「青雲文社」鼎力相助,八百難童得以生存和求學。為致深切感恩之意,「兒教院」命名「青雲」兒童教養院。隨着國事漸好,辦學遂得堅持。在風雨飄搖中,學校先後經歷了青雲兒童教養院(1941—1945)、順德縣私立青雲中學(1946)、岩野中學(1947)、青雲中學(1948—1950)、順德縣第二中學(1951—1967)、陳村中學(1968—1983)等校名變更,1984年復名青雲中學。
教學成果
半個多世紀來,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社會各界的熱心關懷和廣大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幾經改貌,面目一新,已發展成為全國着名花鄉——陳村鎮的一所頗具現代化規模的完全中學。現為順德區先進學校、佛山市綠色學校、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全國教育信息化優秀學校。
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從而達到其最終的目的—— 形成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以及對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於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習慣能決定人的命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陶西平說:「養成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1]」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說:「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以導致事業的成敗,最根本的教育就是養成教育。」
着名教育專家關鴻羽說:「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是教給少年兒童終身受益的東西,它與素質教育[2]密切相關。」
視頻
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青雲小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把握新時代基礎教育發展新要求,搜狐,2020-12-16
- ↑ 素質教育是重點,備考重中之重有哪些?,搜狐,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