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體積比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體積比熱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體積比熱(volumetric heat capacity),又稱容積比熱,符號s,定義為單位立方米物質溫度升高1K時所需吸收的熱量,單位:焦耳每立方米開(J/(m^3·K)),量綱L^-1·M·s^-2·K^-1。

物質的體積比熱等於物質的比熱除以物質的體積,公式s=C/V。 與比熱容(c)、摩爾熱容(Cm)的關係: c=s/ρ;s=cρ;Cm=sVm;s=Cm/Vm;c=Cm/M;Cm=cM。 其中ρ(密度)、Vm(摩爾體積)、M(摩爾質量)的單位分別是kg/m^3、m^3/mol、kg/mol。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