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特倫旅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我真的想去伯特倫旅館——在倫敦。」

為了重溫兒時回憶,馬普爾小姐來到了倫敦的伯特倫旅館,進門的一瞬間,簡直就像回到了愛德華時代的英格蘭:溫暖的壁爐,優雅的侍者,完美的下午茶。

就在這樣一座旅館,心不在焉的教士,素未謀面的母女,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賽車手,還有馬普爾小姐齊聚一堂。而隨着教士的失蹤,完美的表象也逐漸剝離,露出了原本斑駁的面目……

作者簡介

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偵探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一八九○年九月十五日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她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酷愛閱讀,尤其痴迷於歇洛克·福爾摩斯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了一名志願者。戰爭結束後,她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偵探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幾經周折,作品於一九二○年正式出版,由此開啟了克里斯蒂輝煌的創作生涯。一九二六年,《羅傑疑案》由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這部作品一舉奠定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偵探文學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之後,她又陸續出版了《東方快車謀殺案》、《ABC 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陽光下的罪惡》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時至今日,這些作品依然是世界偵探文學寶庫里最寶貴的財富。根據她的小說改編而成的舞台劇《捕鼠器》,已經成為世界上公演場次最多的劇目;而在影視改編方面,《東方快車謀殺案》為英格麗·褒曼斬獲奧斯卡大獎,《尼羅河上的慘案》更是成為了幾代人心目中的經典。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創作生涯持續了五十餘年,總共創作了八十部偵探小說。她的作品暢銷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二十億冊。她創造的小鬍子偵探波洛和老處女偵探馬普爾小姐為讀者津津樂道。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柯南·道爾之後最偉大的偵探小說作家,是偵探文學黃金時代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一九七一年,英國女王授予克里斯蒂爵士稱號,以表彰其不朽的貢獻。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二日,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於英國牛津郡沃靈福德家中,被安葬於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享年八十五歲。

原文摘錄

她停了停。 「可是當然啦,這只是一種假象。我認識到(我還以為我已經知道了呢)人們永遠不能回到過去,甚至不應該試圖回到過去——生活的本質就在於不斷前進。人生就是條單行道,不是嗎?」 「差不多。」老爹同意道。 沒有。我想讓他緊張些,但也不要太緊張。我們一次就讓他擔心一件事,這樣他就真的會只擔心這一件。

書評

1965年的作品,阿婆倒數第9部長篇小說。

雖然在阿婆所有作品中,這本並不值得一提,但我覺得此書算是最後十部長篇里較好的一則了,畢竟其餘的作品《大象的證詞》《天涯過客》《命運之門》,你們喜歡嗎??

哈哈,雖說大家都普遍認為馬普爾系列不如波洛系列,但我覺得馬普爾最後四部作品可是要強于波洛的。(不算提前寫好的那兩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馬普爾小姐為了追溯過去,來到了伯特倫旅館,卻發生了一系列的犯罪事件,伯特倫旅館復古,安逸的表象之下,卻隱藏着不為人知的險惡……

這本書,也是什麼犯罪組織的題材,但感覺和阿加莎其他作品都不太一樣,風格獨具一格,並沒有感到套路。

唯一顯得套路的是,某個郵寄毒巧克力的橋段,怎麼感覺似曾相識,阿婆好幾本書都有,不用我舉例了吧。

畢竟阿婆作品太多,有些情節有重複性,挺正常的。

就像女神探希娃系列,因為穿了別人的圍巾,披肩,衣服,被誤殺的人,就有好多,這種情節都看膩了。


先插播新星的翻譯問題,新星的翻譯有幾處感覺人文版更好:

第二十章,新星版:邪惡是個相當大的詞。人文版:邪惡是個相當嚴重的字眼。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哪個翻譯好一眼就能看出來,新星版就像是機翻的。

第二十七章,「ta會殺人的,如果ta不自殺的話,ta會殺很多人」,這裡明顯還是人文版的害死人更好,因為前面明明說過ta不贊成謀殺,反對草菅人命。

這版本有幾處小細節讀起來怪怪的,但起碼意思應該沒有變。

而《斯泰爾斯莊園奇案》新星版和人文版好幾處意思完全不一樣,沒看過原文都不知道誰對,但聯繫上下文,我還是傾向於人文版是對的

《伯特倫旅館》這本書屬於懷舊風格,書里經常出現老式的,傳統,復古這樣的詞彙。

伯特倫旅館就是這樣復古,故事的開頭就描寫了英國傳統的鬆餅,香餅,描寫十分細膩,書中也有不少馬普爾小姐年輕時的回憶。

其實,我在之前的書評里就提到過,小說第二章還提到了馬普爾年輕時的男性朋友,結果被父母硬生生拆散了「鴛鴦」,很是有趣,說不定馬普爾可以脫離老處女的形象呢。

其實我還挺喜歡這種懷念往事的風格的,《閃光的氰化物》(也譯作《死的懷念》)有些人說這本很差,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故事氣氛很好,對比起阿婆一些真正的渣作來說,很不錯了。

《伯特倫旅館》這本書其實寫得不錯了,但大多數讀者可能只會記得此書的囉嗦。

人物刻畫不錯,但在阿婆的書里只能說一般,但書中的總警督(外號:老爹)塑造得還不錯,辦案挺靠譜的樣子嘛。

倒是馬普爾小姐在此書里沒有到處打探消息,感覺不像是在查案,像是個配角,雖然馬普爾數次和總警督討論案情,但查案子感覺靠老爹一個人就行了。

馬普爾系列中偵探存在感最低的作品,馬普爾小姐的出現,僅僅是在你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意識到這是阿婆寫的。

(不算上《魔手》的話,畢竟那本書馬普爾登場實在是太晚了,但起碼解決了謎案。)

這本書和《長夜》一樣,命案發生得非常晚,準確得說都在篇幅73%左右,節奏並不是很快。

而且,最好不要把這兩本書當成推理小說去讀,就像《長夜》很多人都說更像是一篇悽美的愛情故事。

而《伯特倫旅館》感覺更像是犯罪小說,小說一開始就設定了一個犯罪團伙,隨後就發生教士離奇失蹤,郵車搶劫案,種種犯罪跡象似乎都隱藏在伯特倫旅館傳統的外表之下。

像《阿加莎·克里斯蒂閱讀攻略》里提到那樣,此作之所以像是推理解謎小說,只是因為馬普爾出現在了書中。

只看謀殺案的話,其實就是一則短篇,相對來說其作案手法,誤導,都比不上別的長篇小說。某些細節和誤導早就在阿婆別的作品中用過了。

但鋪墊做得很好,一開始好幾件看似沒有關聯的事情,作者卻任其發展,當讀者們以為是故布疑陣的時候,但最終似乎都聯繫在了一起,謀殺似乎是註定的,誰能比阿婆更擅長寫人性呢?讓人印象深刻。

而且,結尾處的反轉也還行,不過謀殺案確實看點不如前面的鋪墊,不如這些神秘的犯罪有意思,而且結尾只是揭露了真兇,該怎麼繩之以法,還是一個問題。

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也很好調查,都1965年了,早就有彈道分析了,那前面某人的行為豈不是無用功……另外,推理部分確實很弱。

不過,整體來看,這本書我覺得完全可以夠得到阿婆的水準線。

這個評價或許有點高了,但是不管了,畢竟我是阿婆吹嘛。風格迥異的馬普爾系列,這本書並不算差,還是挺有意思的一本書。

起碼比另外一本,風格迥異的作品《四魔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我還是喜歡這本書的。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