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茲梅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伊茲梅爾 |
---|
圖片來自ANGA 時區 UTC+2 (EET) 成立 1830 |
伊茲梅爾(烏克蘭語:Ізмаї́л;俄語:Измаил;羅馬尼亞語:Ismail或Smil;波蘭語:Izmaił;保加利亞語:Исмаил)是烏克蘭的城市,也是南比薩拉比亞地區的最大城市,位於該國西南部多瑙河畔,距離敖德薩州250公里,由敖德薩州負責管轄,面積53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74,421,其中約四成居民是羅馬尼亞人。
在1954年前,該地是伊茲梅爾州的首府。
在俄羅斯史學中,伊茲梅爾與 18 世紀俄羅斯將軍亞歷山大·蘇沃洛夫 (Alexander Suvorov)對奧斯曼帝國堡壘伊茲梅爾的洗劫有關。
這是烏克蘭最大的港口在多瑙河三角洲,其Chilia分支。因此,伊茲梅爾是食品加工業的中心和受歡迎的區域旅遊目的地。它也是烏克蘭海軍和在該河上作業的烏克蘭海警部隊的基地。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伊茲梅爾區域景觀公園的群島位於酒店附近。人口:71,299 (2020 est.)
歷史
伊茲梅爾堡壘,當時被稱為Licovrissi,由熱那亞商人在 12 世紀建造。它曾短暫地屬於瓦拉幾亞(14 世紀)——因為多瑙河以北的領土是巴薩拉人的財產之一(後來這片土地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比薩拉比亞)。該鎮最初以Ismailiye的名字提及,源自奧斯曼帝國 大維齊爾·伊茲梅爾 (Izmail)的名字。
從 14 世紀末開始,伊茲梅爾處於摩爾達維亞的統治之下。1484 年,奧斯曼帝國征服了這片領土,從此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保護國(1538 年直接統治)。自 16 世紀初以來,它是布賈克地區的主要奧斯曼堡壘。1569年蘇丹 塞利姆II解決伊茲梅爾與他的諾蓋科目,最初是從北高加索地區。
之後俄羅斯將軍尼古拉列普寧了伊茲梅爾要塞於1770年,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耳其人refortified,從而永遠不會被再次抓獲。蘇丹吹噓這座堡壘是堅不可摧的,但在1787 年至 1792 年的俄土戰爭期間,俄羅斯陸軍指揮官亞歷山大·蘇沃洛夫 (Alexander Suvorov)於 1790 年 12 月 22 日成功襲擊了這座堡壘。堡壘內的奧斯曼帝國軍隊奉命堅守到底,傲慢地拒絕了俄羅斯的最後通牒。這場失敗在奧斯曼帝國被視為一場災難,而在俄羅斯則被歌頌為該國的第一首國歌,讓勝利的雷聲響起! .
蘇沃洛夫宣布伊斯梅爾的拍攝於1791年的女皇葉卡捷琳娜的順口溜對聯,突擊已經從房子壓到房子後,房間到另一個房間,大多數在城市的駐軍和保障力量都在三天內被打死,一數百人被囚禁。儘管他很虛張聲勢,但蘇沃洛夫後來告訴一位英國旅行者,當一切結束後,他回到自己的帳篷裡哭了。
戰爭結束時,伊茲梅爾被歸還給奧斯曼帝國,但俄羅斯軍隊於 1809 年 9 月 14 日第三次佔領了它。在1812 年布加勒斯特條約將其與比薩拉比亞的其餘部分割讓給俄羅斯後,該鎮是徹底重建。代禱大教堂 (1822–36)、聖誕教堂 (1823)、聖尼古拉斯(1833) 和其他幾座教堂都可以追溯到那個時代。伊茲梅爾最古老的建築是小型土耳其清真寺,建於 15 或 16 世紀,1810 年改建為教堂,目前設有一座博物館,專門紀念 1790 年的伊茲梅爾風暴。
在俄羅斯輸掉克里米亞戰爭之後,該鎮回到了摩爾達維亞公國,該公國很快就會成為羅馬尼亞公國的一部分。1877-1878 年俄土戰爭後,俄羅斯再次控制了伊茲梅爾。隨著俄羅斯帝國於 1917 年解體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該市於1918 年 1 月 22 日被羅馬尼亞軍隊佔領,此前該市與多瑙河艦隊的部隊發生了小規模衝突。那年晚些時候,聲稱代表整個比薩拉比亞的基希訥烏的Sfatul Țării投票決定將該地區與羅馬尼亞正式合併.這個聯盟在巴黎條約中被英國、法國和意大利承認,但沒有被對比薩拉比亞提出領土要求的蘇聯承認。
1940年和二戰期間,它被蘇聯紅軍佔領並被納入(1940年8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該地區於 1941 年至 1944 年被參加巴巴羅薩行動的羅馬尼亞軍隊佔領。在蘇聯時期以下二戰,許多俄羅斯和烏克蘭遷移到城鎮,逐步改變其民族成分。[需要引用]伊茲梅爾州成立於 1940 年,該鎮一直是其行政中心,直到該州併入敖德薩州 在 1954 年。自 1991 年 8 月 24 日以來,伊茲梅爾一直是獨立烏克蘭的一部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