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任地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任地》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六·士容論。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1]

原文

后稷曰:子能以窐為突乎①?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子能使吾土靖而甽浴土乎?子能使保濕安地而處乎②?子能使雚夷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子能使藁數節而莖堅乎?子能使穗大而堅均乎?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③?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強乎?為之若何?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勞,勞者欲息;棘④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緩,緩者欲急;濕者欲燥,燥者欲濕。上田棄畝,下田棄甽⑤。五耕五耨,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⑥必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今茲美禾⑦,來茲美麥。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畝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⑧;耨柄尺,此其度也;其博六寸,所以間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⑨:人肥必以澤,使苗堅而地隙;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草諯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⑩。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此告民地寶盡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狶首生而麥無葉,而從事於蓄藏。此告民究也。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獲死。天下時,地生財,不與民謀。有年瘞土,無年瘞土。無失民時,無使之治下。知貧富利器,皆時至而作,渴時而止。是以老弱之力可盡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時未至而逆之,時既往而慕之,當時而薄之,使其民而郄之。民既郄,乃以良時慕,此從事之下也。操事則苦。不知高下,民乃逾處。種稑禾不為稑,種重禾不為重,是以粟少而失功。

注釋

①以窐為突:把低洼的土地改造為較高的土地。窐,同「窪」。突:高出。②保濕:指種子保持濕潤。安地:與土地相適應,指種子埋在土中深淺適宜。這一句講播種。③圜:同「圓」。薄糠:指籽粒外皮薄,外皮薄則出米(粉)率高。④棘:貧瘠。⑤下田:地勢低洼的田地。棄甽:不把莊稼種在壟溝里,而是種在田壟上,這樣可以避濕。⑥陰土:濕土。⑦茲:年。美:使莊稼長得好。禾:穀子。⑧所以成甽(quǎn):甽的寬、深各為一尺,把耜面做成八寸,正適合使用。⑨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土地熟耕可以提高肥力,否則會使地力減退。⑩菖:菖蒲,一種生於淺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日至:夏至、冬至都稱為日至,據文意,這裡當指夏至。凡草生藏:此句疑為錯簡,當移至「五時見生而樹生」之前(依夏緯瑛說)。生藏,生死。究:盡,指全年農事活動都已結束。不與民謀:意思是說,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法則。貧富利器:等於說為貧為富之道。利器,比喻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為富必須謹守農時,致貧則是由於喪失農時。用:指花費的氣力。當時:正值其時。薄:輕視,不在意。逾處(chǔ):苟且偷安。逾,通「偷」,苟且,懈怠。失功:沒有成效。

譯文

后稷說:「你能把窪地改造成高地嗎?你能把劣土除掉而代之以濕潤的土嗎?你能使土地狀況合宜並用壟溝排水嗎?你能使籽種播得深淺適度並在土裡保持濕潤嗎?你能使田裡的雜草不滋長蔓延嗎?你能使你的田地吹遍和風嗎?你能使穀物節多而莖稈堅挺嗎?你能使莊稼穗大而且堅實均勻嗎?你能使籽粒飽滿麩皮又薄嗎?你能使穀米油性大吃着有咬勁嗎?這些應該怎樣做到呢?耕作的大原則是:剛硬的土地要使它柔和些,柔和的土地要使它剛硬些,休閒的土地要頻種,頻種的土地要休耕,貧瘠的土地要使它肥沃,過肥的土地要使它貧瘠些,堅實的土地要使它疏鬆些,疏鬆的土地要使它堅實些,過濕的土地要使它乾燥些,乾燥的土地要使它濕潤些。高處的田地,不要把莊稼種在田壟上,低洼的田地,不要把莊稼種在壟溝里。播種之前耕五次,播種之後鋤五次,一定要做得仔細徹底。耕種的深度,以見到濕土為準。這樣,田墾就不生雜草,又沒有各種害蟲。今年種穀子,就收好穀子,明年種麥子,就收好麥子。耜的長度六尺,是為了用來測定田壟的寬窄,它的刃寬八寸,是為了用來挖出標準的壟溝。鋤的柄長一尺,這是作物行距的標準;它的刃寬六寸,這是為了便於間苗。土地,可以使它肥沃,也可以使它貧瘠。耕地一定要趁濕潤,這樣可使土中有空隙,苗根扎得牢固;鋤地一定要在旱時,這樣可使地表疏鬆,保持土壤肥力。草類到十月就要枯萎。冬至以後五十七天,菖蒲開始萌生。菖蒲是百草中最先萌生的。這時開始耕地。四月下旬,薺、葶藶、菥萁枯死,這時就要收穫大麥。夏至,苦菜枯死,蒺藜長出,這時就要種植麻和小豆。這是告訴人們種地的寶貴時節已到盡頭。秋分,猾首生出,穀子黃熟,這時就要進行收打蓄藏。這是告訴人們一年的農事已畢。百草的生死可作農事活動的依據。一年四季,見到某種草類出生,就要種植應在這時萌生的作物,見到某種草類枯死,就要收穫正當這時成熟的作物。上天降四時,土地生財富,這是自然之道,不同下民商量的。豐收要祭祀土神,欠收也要祭祀土神。不要使百姓喪失農時,不要使他們做蠢事。要使民眾懂得致富之道,做到時令一到就行動,時令結束就停止。這樣連老弱的力量都可以完全調動起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懂農事的人,農時未到就提前行動,農時已過思念不已,而正當農時卻又毫不在意,役使百姓而延誤農時。已經把百姓的農時延誤了,事後卻又因此對大好時光思念不已。這是管理農事最愚笨的方法。這樣就會把事情辦壞。不知怎樣做是高明,怎樣做是愚笨,百姓就會苟且偷安。種早莊稼不像個早莊稼,種晚莊稼不像個晚莊稼,因而收的糧食甚少,沒有什麼成效。

著作簡介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2]。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3],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視頻

任地 相關視頻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重己07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順民46

參考文獻

  1. 移至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
  2. 移至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3. 移至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