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以死諫言維護制度(王文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以死諫言維護制度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以死諫言維護制度》中國當代作家王文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以死諫言維護制度

同治死後,大赦天下,吳可讀得以重回京師,被授官為吏部稽勛司主事。不久因為立嗣的事情同慈禧發生嚴重衝突。1875年1月初,同治皇帝病死。由於同治帝沒有子嗣,皇位繼承便成了問題。按照清代的祖宗家法,皇帝死後無子,應從皇族近支中選出一男性晚輩繼承帝位。同治皇帝載淳是「載」字輩,其下是「溥」字輩,按祖制,應從「溥」字輩中選一人繼承帝位。但立「溥」字輩的人繼承帝位,慈禧將因其孫輩為帝而被晉尊為太皇太后,位雖尊卻不能再垂簾聽政,所以慈禧不惜違反眾意,破壞祖制,置包括她自己在內的清王朝最高統治者一再強調不能更改的「家法」於不顧,堅持一定仍要從「載」字輩中選擇嗣帝。最終慈禧太后把她妹妹的孩子、醇親王之子載(即後來的光緒皇帝)接進宮來,這樣她就可以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吳可讀認為,光緒之立,又悖祖規,將來在皇權的繼承上可能出問題,決定以死諫錚。    光緒元年三月二十六日,是同治皇帝、孝哲皇后的大葬日。吳可讀在此日以死勸諫,使「大統有歸」。吳可讀死前,怕禍及家人,給兒子的遺書中,要他「速速出京」,然後把身上僅存的40多兩銀子存放枕下,懷揣遺折,在薊州(今河北省薊縣)馬申橋附近一座叫三義廟的廢寺中上吊而死。    「欲識孤臣戀恩所,惠陵風雨薊門東」。他是一心求死,自盡前恐廟宇經久失修,梁木衰朽,求死不成,又飲一碗毒藥,才用白繒懸樑。    吳可讀「死諫」,給腐敗黑暗的清政府很大的刺激,所有的人都讚嘆不已。有人作輓聯一幅:「天意憫孤,三月長安忽飛雪;心完夙願,五更蕭寺尚吟詩。」蘭州也曾立祠堂紀念其行,蘭州金塔巷存有「吳柳堂先生故宅」。    今天看來,吳可讀依然忠心可嘉。他維護的皇位承繼程序、制度是當時社會的核心制度。但這時中國的問題不是皇帝的子嗣問題,而是體制、思想問題,儘管吳可讀本身的所作所為也是為了維護制度,但可惜的是他在維護一個已經腐朽的制度。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朽制度,換了誰當皇帝其結果都一樣,中國依舊面臨落後挨打的局面。

[1]

作者簡介

王文元,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