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仙寓硐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仙寓硐洞位於長寧、江寧兩縣交界的擦耳岩,是蜀南竹海中一處比較重要的景點[1]。這一帶山勢迴環,丹崖如削。去仙寓洞要從構築在懸崖邊的小徑上去,上行百餘米即達洞口,洞高15米,進深約10米,內有石刻佛像和道教神像40餘尊。

基本情況

仙寓洞原是一個天然岩腔,長300餘米,寬和高2至15米,洞上莽莽的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峽谷。隔竹海大峽谷與掛膀岩洞穴群相望,時或煙波浩渺,時或雲飛霧聚,仙寓洞也就時隱時現於煙靄雲霧之中,從洞中往外觀,周圍青綠翠蔓,碧浪無垠,若是天氣晴朗,雲消霧散,可鳥瞰數十里田園景色。

東山門石柱上有對聯曰:「天際出懸岩,石竅玲瓏,問混沌何年鑿破;雲中尋古洞,淡煙縹緲,看神仙海外飛來」。清代詩人沈毓新有詩讚曰:「仙寓之山高插天,上有石洞懸其巔,一徑盤空絕人跡,只許猿鶴時蹁躚」。仙寓洞又是一個依山靠岩建造的石窟寺廟,這裡最早是一個道觀,後來佛教興盛,宋朝以後,相繼建了觀音殿,老君殿等活動場所。

仙寓洞實際上是一個佛教和道教共同存在的守教活動場所。仙寓洞臨岩而建的的木建築已毀損,石洞的舊貌猶存,昔日旺盛的香火,依然可辯。一九九四年,香港作家、國際佛教學會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潔居士捐資修建了釋迦牟尼臥佛和紫竹觀音。一九九七年長寧縣文物管理所又重建了大雄寶殿和小雄寶殿,逐漸恢復了昔日古貌。從竹海山上下山進洞為仙寓洞的東山門,東山門至和尚殿為佛教活動區,從竹海大峽谷中上山進洞為南山門,南山門至老君殿為道教活動區。

仙寓硐始建於南宋開慶己未年(公元1259年),全長300餘米,寬、高3至10餘米,總面積有1400平方米。起初大家認為神仙居住的地方需要水,所以就用三點水的「洞」,後來,前來遊玩的文人墨客經過反覆推敲驗證,根據地理位置和結構構造,認為用石字旁的「硐」更為準確。

景區級別

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省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批准公布。

省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視頻

仙寓硐洞 相關視頻

長寧蜀南竹海宣傳片


蜀南竹海航拍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