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從邏輯的觀點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從邏輯的觀點看》,當代美國邏輯實用主義的重要著作。蒯因著。1953年出版。中譯本1987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江天驥、宋文淦等譯。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9篇論文,寫於1950年以前。中譯本約16萬字。主要闡述了本體論、認識論、語言哲學、邏輯問題。邏輯分析與實用主義相結合是貫穿全書的基線,也是一個主要特徵。《論何物存在》、《同一性、實指和實在化》、《邏輯與共相的實在化》比較集中地討論了本體論問題。蒯因認為本體論問題就是關於「何物存在」的問題,這一問題分為兩種形式:「本體論事實」和「本體論許諾」,任何哲學理論體系都包含一種「本體論許諾」。作為許諾的承擔者不是名詞、不是謂詞、而是以(&8707; x)和(&8704; x)或(x)兩類符號表示的「約束變項」。我們辨別一個本體論許諾的理論體系或構架的標準不是客觀外在的,也不是主觀經驗的內在的,也不是邏輯的,而是實用主義的「寬容和實驗精神」。蒯因的認識論觀點主要是在《經驗論的兩個教條》一文中闡述的。認為人類知識是以語言或其概念構架表示出來的。而語言本身形成了人與世界的屏障。所以「物自體」問題是超驗的。哪種語言和概念系統更具真理性主要在於其實用效果。而科學發展則在於人們出於方便的目的進行的選擇。「保守主義」和「簡單性」則是選擇的標準。顯然蒯因主張一種知識整體論,就是在此基礎上他批判了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1.「相信在分析的、或以意義為根據的而不依賴於事實的真理與綜合的、或以事實為根據的真理之間有根本的區別」;2.「相信每一個有意義的陳述都等值於某種以指稱直接經驗的名詞為基礎的邏輯構造」。認為任何命題,無論是綜合的還是分析的,都只有在整體結構中才可以理解,而將科學論斷還原為孤立的個別陳述中的語言成份和事實成份的做法是胡說。本書對語言哲學的討論主要是在《語言學中的意義問題》和《略談關於指稱的理論》等文中圍繞意義和所指展開的。在這個問題上,作者同意弗雷格指稱和意義不同的觀點,而與羅素相反。另外他還指出就意義本身而言,並不是一種獨立的實在或心理的東西。語言形式是有意義的,但這種意義必須按照行為來解釋。本書對專門邏輯問題的討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數理邏輯的新基礎》中提出的一個數理邏輯系統(NF)的綱要;一是在《指稱和模態》及其他文章中對模態邏輯的批判。

本書曾經在歐美國家流行一時,引起了不小轟動。本書提出的許多問題對當今的哲學研究仍有一定意義。

作者簡介

W.V.O.蒯因(WillardVan Orman Quine 1908— ),美國邏輯學家和哲學家。1926年入奧柏林學院攻數學和數理哲學,後在哈佛大學哲學系獲碩士、博士學位。1932—1933年赴歐洲遊學,與維也納學派成員有所接觸,並受到一定影響。返美後在哈佛歷任初級研究員、講師、副教授、教授、高級研究員。1954年繼C.I.劉易斯為哈佛哲學系埃德加·畢爾斯講座教授。曾任美國哲學會東部分會主席。出書約15種左右,主要是邏輯著作和哲學論文集。寫作論文多達150篇以上。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從邏輯的觀點看 相關視頻

邏輯學是什麼?大學學的是什麼?以後就業方向是什麼?
學邏輯學應看什麼書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