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仁和彝族苗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仁和彝族苗族鄉

中文名 :仁和彝族苗族鄉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

仁和彝族苗族鄉,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地處黔西市東北部,東與定新彝族苗族鄉交界,南與城關鎮相連,西與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毗鄰,北與大方縣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99.72平方千米。 民國十六年(1927年),置仁愛、和平2鄉;1991年7月,並仁和、紙廠、桃園為仁和彝族苗族鄉。 截至2018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戶籍人口為26401人。 截至2020年6月,仁和彝族苗族鄉轄4個社區、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仁和社區。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財政總收入2223萬元,比上年增長16%。2018年,仁和彝族苗族鄉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1]

位置境域

仁和彝族苗族鄉地處黔西市東北部,東與定新彝族苗族鄉交界,南與城關鎮相連,西與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毗鄰,北與大方縣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鄉接壤, 行政區域面積99.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仁和彝族苗族鄉境內地形大部為丘陵山地,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點紙廠大坡位於春坪、永興兩村交界處,海拔1749米;最低點位於位於中河村中河一組,海拔1230米。

氣候

仁和彝族苗族鄉多年平均氣溫13.7℃。年平均降水量1029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58天。

水文

仁和彝族苗族鄉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有小河流3條,其中中河河長3千米,黃河溝河長2千米,春光河河長4.1千米。

自然災害

仁和彝族苗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凝凍等。大旱平均5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11年,持續時間70天。雹災平均4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1982年,低洼堆積處月余未融化,凝凍一般在冬季發生,最嚴重的一次凝凍災害發生在2008年1—2月,持續40多天,造成道路交通中斷,通信受阻,直接經濟損失2800多萬元。

自然資源

仁和彝族苗族鄉境內已探明的地下礦藏主要有煤、鐵、磷、硅等。煤炭地質儲量7.5億噸,集中分布在響水、永興、杜鵑、中塘、雙壩等村,煤田總面積3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1422畝,其中水田3402畝,旱地18020畝。

人口

2011末,仁和彝族苗族鄉總人口2559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6人,城鎮化率0.96%。另有流動人口833人。總人口中,男性13574人,占53.05%;女性12016人,占46.95%;14歲以下5718人,占22.34%;15—64歲18181人,占71.05%;65歲以上1691人,占6.6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033人,占35.3%;有彝、苗、滿、布依、仡佬、蒙古等9個少數民族,共16557人,占64.7%。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苗2個民族,其中彝族9012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4.43%;苗族2635人,占15.91%。2011年,人口出生率9.53‰,人口死亡率5.85‰,人口自然增長率3.6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51人。 截至2018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戶籍人口為2640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財政總收入2223萬元,比上年增長16%。 2018年,仁和彝族苗族鄉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農業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完成農業總產值5790萬元,比上年增長28.2%,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3%。 仁和彝族苗族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198噸,其中玉米1802噸,稻穀418噸,小麥430噸,豆類258噸,薯類305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苔菜。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6500畝,產量36噸;苔菜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10噸。 截止2011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完成退耕還林5552畝,林木覆蓋率達60%,活立木蓄積量408萬立方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