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

近義詞

反義詞

出 處 :《左傳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為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意思是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出自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宣公二年》。

原文

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台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腸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唯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兗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鋤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1]

譯文

晉靈公不遵守做國君的規則,大量徵收賦稅來滿足奢侈的生活。他從高台上用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的樣子。廚師 沒有把熊掌燉爛,他就把廚師殺了,放在筐里,讓官女們用頭頂 着經過朝廷。大臣趙盾和士季看見露出的死人手,便詢問廚師被 殺的原因,並為晉靈公的無道而憂慮。他們打算規勸晉靈公,士 季說:「如果您去進諫而國君不聽,那就沒有人能接着進諫了。讓 我先去規勸,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勸。」士季去見晉靈公時往前 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晉靈公才抬頭看他,並說:「我已經知道 自己的過錯了,打算改正。」士季叩頭回答說:「哪個人能不犯錯 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好事了。《詩·大雅, 盪》說:『事情容易有好開端,但很難有個好結局。』如果這樣,那 麼彌補過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終堅持向善,那麼國家就 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們有了依*。《詩·大雅·烝民》又說: 『天子有了過失,只有仲山甫來彌補。』這是說周宣王能補救過失。 國君能夠彌補過失,君位就不會失去了。」

典故

春秋時期,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藉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

正好,屍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他們了解情況後,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檐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他輕描談寫地說「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士季聽他這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但是,晉靈公並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為殘暴依然故我。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討厭,竟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願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果趙盾被衛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後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於被趙盾的弟弟趙穿殺死。

視頻

人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3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