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生「大翻轉」(楊清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生「大翻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人生「大翻轉」》中國當代作家楊清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生「大翻轉」

「 向死而生」的人生,正常而一般的規律是生老病死。我以為,人生的時候,來到這個世界的情景都基本一樣,而人死的狀況卻是千差萬別、各形各色。意外死去的一類情形,是世事無常、生命脆弱、生命無常,乃至宿命產生的淵藪,是其「命運難以把控」的有力詮釋。壽終正寢、無疾而終是人生最大、最佳的受惠者。

曾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第三屆人民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馮牧文學獎、南丁文學獎等。有作品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朝文、捷克文。多部作品被改編為戲劇、電影和電視劇。2019年9月23日,周大新長篇小說《湖光山色》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2021年1月,周大新在推出第13部長篇《洛城花落》後,宣布長篇小說封筆。

「 向死而生」的人生,正常而一般的規律是生老病死。我以為,人生的時候,來到這個世界的情景都基本一樣,而人死的狀況卻是千差萬別、各形各色。意外死去的一類情形,是世事無常、生命脆弱、生命無常,乃至宿命產生的淵藪,是其「命運難以把控」的有力詮釋。壽終正寢、無疾而終是人生最大、最佳的受惠者。

長篇小說《安魂》中的周寧是這部作品的主人公,另一個就是這部作品的作者周大新。周大新是周寧的父親。按照人生的正常進程,年長者應先「走」,年幼者應後「走」。可是在這個家庭,在人走向終極這一端上,卻是來了個長幼「大翻轉」的情形。對於作家周大新來說,年僅二十九歲的兒子周寧,因患腦癌先他而去。這種現象,在民間稱作「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也算作人生的「逆襲」現象。以我看,周大新是想通過這部文學作品,除慰藉安妥兒子周寧的靈魂之外,還有以生啟生,以死觀生,生死互鑒,有益人生的社會意義和哲學意義。

這部作品,這部讀起來沉甸甸的「泣血」之作,由感情維度上講,尤其是前半部分,也就是說周寧的生世部分,作品採用父子二人對話的方式,極其真實,極其真誠地陳述出父子,尤其是兒子的生命軌跡和心路歷程。這中間,又尤其突出周寧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以至到研究生,甚至到解放軍總後上班初始的情況變化和根根由由。讓人動情,讓人生憐,讓人扼腕。

作者周大新,以懺悔的筆調和語意,檢點自己在兒子由學習階段到工作伊始的心態趨向,也就是情感和理智的釋放歷程。望子成龍的期盼和希望,在作者身上更為明顯的彰顯。因為周大新是著名的軍旅作家呀。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後來者居上,兒子勝老子,這是一般世人的心理,也是作家周大新的心理。所以,就出現了作品中所描寫的家長「塑造」的成分頻頻出現。有的「塑造」成分可以理解,合情合理,能夠接受。有的「塑造」成分,就有違常情常理,顯得家長的過分干預,甚至過後看上去有些「家長制」的元素蘊含在內。如周寧的小學階段,體育運動學校到學校挑選跳遠運動員苗子,由於周寧腿長、身材好而被體育老師看好選中。只因周大新不喜歡體育,就被阻止。再有初中的叛逆期,孩子請幾位同學的客,到學校附近的遊戲廳打遊戲,作者周大新找到這個地方,就用自行車帶着周寧來到南陽白河灘,將其放在漆黑的暮色里,聲稱以「不要他了」,來嚇唬周寧。還有高中時段,周寧喜歡歷史,而周大新卻期望將來能當個科學家。更為讓人費解的是,當周寧考到解放軍西安信息學院後,處了一個女同學朋友,周大新去西安「把關」,由於這個出身農村具有「中等姿色」同學,不太合大人的審美標準,而將其「拆散」,全然不顧周寧的情感和心理感受。

這使我想起了著名歷史作家姚雪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給河大中文系講《李自成》創作體會時,談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吳虞,自己宣揚提倡戀愛自由,等到自己女兒戀愛時,卻竭力反對女兒的自由戀愛。由此姚雪垠得到啟示並說道,社會之所以複雜,就在於社會中的人,自己說的話,只是說給別人聽,輪到自己的頭上,卻又不作數了。但這種現象有個前提,那就是為了家庭的興盛和闊大,也是愛子深篤的情感體現。

姚雪垠家籍鄧州,周大新也是鄧州人,姚雪垠說的這種社會現象,在周大新所處的幾乎百年的時隔,其思想路徑還是這般地相似乃爾。這般種種「塑造」的過程,連作者也懷疑自己的這種行為,因此,在作品中屢屢追問,是否就是導致這種疾患的誘因和推手。社會上的家長,尤其是高等知識分子的家庭,政治色彩、社會色彩的濃郁,遠遠大於自然性色彩。這樣才導致周大新在《安魂》的後半部,反躬自省,周寧來到天國後作者的類似又有別於人間的田園牧歌和世外桃源式的描寫,就不難理解了。

長篇小說《安魂》的後半部分,着重描寫周寧死後來到天國的事情。敘述手法仍然是周大新和周寧父子二人的對話,如同前半部分,角色沒變,場域變了。一個是人間,一個是天國。周寧由人間來到天國,而周大新還在人間。這後半部分主要描寫周寧在天國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為軌跡。也描寫了天國環境和氛圍。不乏鳥語花香,流水潺潺,平等相處,各樂其樂的神仙意境。來到這裡的照人間說法「過世的人」,在有號稱「天使」的引導下,先要經過一道「甄域」,接下來是「懲域」、「洗域」、然後是天國「仿域」、天國「享域」,最後才是天國的「聖域」。尤其是作家通過周寧和天使粼粼的「四批採訪」對象,被採訪者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東方的,有西方的。有古代的,有現世的。第一批採訪對象是達爾文、拉雷和李昌達。第二批採訪對象是魏源、李叔同和愛因斯坦。第三批採訪對象是袁世凱、蘇格拉底和薛濤。第四批採訪對象是李南行、諾拉和莫扎特。

通過這些對象的採訪,讓這些對象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讓他們說一說,在人間活過一回的感受。通過這些人物各自活世體驗,仍是向在世的人類傳遞一個基本、基礎的信息,即真、善、美的問題,或者說更多的真、善、美問題。而人類的所有活動,都是在圍繞這樣的真、善、美進行。人類屬他律的公檢法司,包括這個法律之前的教育自省的自律,都在彰顯這個層面、這種維度。只不過,周寧去的天國,比人世更平等,更潔淨,更聖明,更宜人,更宜居,更宜業。周大新用文學作品,通過與兒子周寧的對話,一方面在檢點和懺悔自己,另一方面調動相關知識儲量與道德情操,為人類肉體消逝後,如果在人類生世間,一般沒有大罪惡,找到了一個可以坦然面對死亡、不用害怕死亡、可以安妥靈魂的天國去處。照作家周大新的設想描寫,這後半部分看着寫的是天國,實際的寓意還在於教化、規勸生着的人們如何思想,如何做人,如何行事。這個天國世界,來到這裡的靈魂,在生時所遭遇的種種不平,到天國里都一切看平、是平、放平。樂其所樂,樂其所做。真的是一個極樂世界。

人間和天國聯繫起來看,實際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人既有生,就有死。有無到有,再有有到無,走了一個圓。至於天國的事情,誰也不知道。而長篇小說《安魂》里的天國,是作家根據歷史以來的民間,尤其是作家身歷的這個民間的慣常說法進行闡釋,並根據世間的神學理論和理念,進行理想化的描摹,以使父母深愛着的兒子周寧去到天國,有一個理想化的安妥,也使眾生得到一種思想和精神上的引領,使人們不那麼懼怕最終的歸宿而坦然面對。

若從小說的寫作手法上講,周寧生的部分是寫實,死的部分即天國部分是寫虛。然而,寫虛的過程中,又有寫實,如周寧採訪的四批人物的生平和生前為人類所做的事績。但總體上來說,前半部分屬寫實,後半部分屬描虛。就在這實實虛虛、虛中有實的描寫中,作家周大新既安妥好了兒子周寧的靈魂所依,又使對生死有了一個全新認識的父母顯得尤為坦然和從容,向生而死,視死如生,視死如歸了。所以,作家在《安魂》的最後寫周寧道:「天國之神,我就要見到你了,但願你能允許我問你這樣一個問題並給我答案:我的父母他們何時能來天國和我團聚?」

總之,我認為這是一部不同於作者以往的寫作路徑的書,而又是一本警世之作,是一本醒世之作,是一本非同凡響之作。這部小說,重要的思想蘊含,起碼對教育學,社會學,政治生態學,環境生態學,醫學,哲學等學科,有一定的啟示、啟發、啟迪作用。在書的勒封上,書寫着「獻給天下所有因疾病意外失去兒女的父母」。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泣血之作。一部以莫大的勇氣直面人生死亡的人生大書。一支重燃人們心頭希望之火的安魂聖曲。改編的同名電影,由中日聯合攝製。失獨者的精神自救,遍布哀傷卻也撫慰人心。如若不信,你去讀讀看看![1]

作者簡介

楊清喜,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小說研究會副會長,焦作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焦作市優秀社科專家,焦作市政協特聘文史專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