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工影響天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人工影響天氣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人工影響天氣,指用人為手段使天氣現象朝着人們預定的方向轉化。根據《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的規定,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

2020年1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所謂人工影響天氣,就是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來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在合理條件下,利用氣候資源,達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也有利用小型飛機、高射炮等運載工具進行人工增雨、防雹作業,向雲中播撒催化劑;在一些農田進行人工防霜,以及在機場、航道、高速公路等進行人工消霧等。

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催雨試驗是1946年美國V.J.謝費爾等進行的。幾十年的實踐表明,利用人工方法是可以影響局部天氣變化的。

基本原理

運用雲和降水物理學原理,主要採用向雲中撒播催化劑的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氣過程朝着有利於人類的方向轉化。

實施方法

人工影響天氣的途徑,主要是利用雲的微物理過程。例如在溫度低於0°C的雲中存在着大量未凍結的水滴,利用播撒成冰催化劑(見播雲催化劑)可使水滴轉化為冰晶並釋放潛熱,從而改變雲的微物理過程和熱力、動力結構。用這種方法進行人工影響天氣,耗費比較小,效益可能很大。

人工影響天氣最主要的方法是播雲,即用飛機、火箭或地面發生器等手段向雲中播撒碘化銀等催化劑,改變雲的微結構,使雲、霧、降水等天氣現象發生改變。

由於天氣過程能量巨大,一個10立方公里的雲體,其含水量的凝結潛熱相當於10萬噸煤燃燒發出的熱量,而一個颱風的水汽每分鐘釋放的潛熱,相當於20個百萬噸級核彈爆炸所釋放的能量數。因此,目前直接製造或消滅一個天氣過程是不可能的。比較現實的作法,是在雲、降水和其他天氣過程中的某些關鍵環節,施放催化劑,因勢利導,以少量代價換取巨大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