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德河級航空母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德河級航空母艦包括兩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海軍計劃改造成輔助航空母艦的客輪。這兩艘船於1935年分別命名為波茨坦號和格奈森瑙號[1],由德國航運公司北德意志-勞埃德在和平時期營運。二戰爆發後,這些船隻被德國海軍徵用作運輸工具,並於1942年5月制定針對這兩艘船的航空母艦改裝計劃。這兩艘船的配置並不完全相同,但尺寸相似,因此可以進行相同配置的改裝。

改造過程中,格奈森瑙號和波茨坦號的工程代號分別為亞德河號和易北河號。改裝完成後,兩艦預計可以搭載12架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和12架Bf-109戰鬥機。亞德河號的改造工程並沒有開始,1942年11月工程被取消。她以一艘運兵船的身份回到艦隊重新服役,但在波羅的海西部被水雷擊沉。易北河號在1942年12月就開始改造過程,但到1943年2月工程停止時,只完成部分乘客艙結構的拆除作業。她在哥騰哈芬被改裝成軍營船,戰爭結束後被英國扣押。她一直使用到1976年,之後被拆解。同級別的第三艘遠洋客輪沙恩霍斯特號被大日本帝國海軍買下,並改裝成特設航母神鷹號。神鷹號最終在濟州島以西的海面被美國海軍潛艇用魚雷擊沉。

改建經緯

1941年5月,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被擊沉,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1942年3月,其姊妹艦提爾皮茨號又差點被英軍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發射的魚雷擊沉。自此之後,德國海軍確定擁有航空母艦的必要性。為此,1940年4月停工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於1942年3月再次開工。此外,德國海軍還決定將數艘艦船改裝成輔助航空母艦。決策部門選定包括格奈森瑙號、波茨坦號和歐羅巴號等幾艘客輪,以及尚未完工的塞德利茨號重巡洋艦進行改裝。格奈森瑙號和波茨坦號兩船建於1930年代中期,二戰爆發之前由北德意志-勞埃德航運公司運營執航東亞航線,戰爭爆發後被德國海軍徵用為運兵船。

在將這些客輪改裝成航空母艦的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發現船體有穩定性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本來可以通過增加船體水下突出部或者在船底加裝壓艙物來解決。壓艙物由「混凝土裝甲」組成,即在吃水線以下的船體兩側鋪設一層混凝土。有關格奈森瑙號(改建工程名為亞德河號)的改建工作從未開始。該項目於1942年11月25日被放棄。波茨坦號的改造項目名為易北河號,經過重新設計以修正穩定性問題。船體突出部和混凝土裝甲方案被新方案——第二層船殼所代替。該船的改造工程於1942年12月開始,到1943年2月2日工程停止時,只拆除上層客艙設施。這是由於德國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海軍元帥在前一個月辭職所致。雷德爾辭職是為了抗議阿道夫·希特勒巴倫支海海戰後發布的關於將所有水面大型艦隻全部退役拆解的命令。

改裝計劃終止後,格奈森瑙號重新回到海軍艦隊擔任起運兵船的職務,最終於1943年5月2日在波羅的海被水雷炸沉。波茨坦號在哥騰哈芬被改造成一艘軍營船,並在那裡度過餘下的戰爭時光。德國戰敗後,這艘船於1946年6月20日被英國作為戰爭賠償扣押。英軍將其編入運輸船隊,改名為帝國福伊號[2]。1960年,她又被賣給巴基斯坦,被改名為Safina-E-Hujjaj號繼續營運,直到1976年才將其拆解。

視頻

亞德河級航空母艦 相關視頻

誰說德國沒有航母?二戰德國超級工程齊伯林號航空母艦
消失近半個世紀的納粹德國航母 到底藏有啥秘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