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瓣寄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瓣寄生

中文學名:五瓣寄生

別名:雜寄生、樹上茶、桑寄生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檀香目

科:桑寄生科

屬:離瓣寄生屬

五瓣寄生,中藥名。為桑寄生科離瓣寄生屬植物離瓣寄生HelixantheraparasiticaLour.的帶葉莖枝。植物離瓣寄生,分布於我國西藏(墨脫)、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印度東北部、錫金緬甸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也有分布。具有祛風濕,止咳,止痢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咳嗽,痢疾。 [1]

形態特徵

灌木,高1~1.5米,枝和葉均無毛;小枝披散狀,平滑。葉對生,紙質或薄革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3~4.5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基部闊楔形至近圓形,干後通常暗黑色;側脈兩面明顯;葉柄長0.5~1.5厘米。總狀花序,1~2個腋生或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長5~10厘米,具花40~60朵,花梗長1~2毫米;苞片卵圓形或近三角形,長1~1.5毫米;花紅色、淡紅色或淡黃色,被暗褐色或灰色乳頭狀毛,花托橢圓狀,長1.5~2毫米;副萼環狀,長約0.5毫米,全緣或具5淺齒;花冠花蕾時下半部膨脹,具5條拱起的棱,中部變窄,頂部橢圓狀,花瓣5枚,長(4~)6~8毫米,上半部披針形,反折;花絲長1~2.5毫米,花葯長1~1.5毫米,4室;花柱柱狀,長3~6毫米,具五棱,中部有皺紋狀縊痕,柱頭頭狀。果橢圓狀,紅色,長約6毫米,直徑4毫米,被乳頭狀毛。花期1~7月,果期5~8月。

分布區域

我國西藏(墨脫)、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印度東北部、錫金、緬甸、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1500(~1800)米沿海平原或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錐屬、柯屬、樟屬、榕屬植物及荷樹、油桐、苦楝等多種植物上。

功效與作用

性味 味苦、甘,性平。 歸經 入肺、肝經。 功效 祛風濕,止咳,止痢。
廣西藥植名錄》:"祛痰,止痢,祛風,消腫,補氣血。治痢疾,肺結核,眼角炎。"

參考來源

  1. 五瓣寄生, 中醫中藥大全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