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河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河縣

五河縣,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地處安徽省北部,淮河中下游 ,東接江蘇省泗洪縣,南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鳳陽縣接壤,西同蚌埠市和固鎮縣毗鄰,北界泗縣、靈璧縣,介於東經117°26′—118°04′,北緯32°54′—33°21′之間,總面積1580平方千米。

五河縣因境內淮、澮、漴、潼、沱五水匯聚而得名。歷史悠久,唐代名為古虹,宋朝始稱五河。境內曾出土全國最完整淮河古菱齒象化石,其年代為距今約6、7萬年前的晚更新世。多處石器時代遺址,霸王城、皇墩廟、漢王台、嚴小姐墓古韻猶存。《摘石榴》曾獲南寧國際民歌節金獎,2008年6月,五河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順河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街;嚴氏墓2013年晉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截至2017年末,五河縣戶籍人口68.849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9.0373億元,其中:一產實現增加值54.7378億元,二產實現增加值62.1583億元,三產實現增加值82.1413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27.5:31.2:41.3,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8909元。

截至2019年,五河縣下轄12個鎮、2個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五河縣
  • 外文名:Wuhe County
  • 別名:古虹
  • 行政區劃代碼:340322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安徽省蚌埠市
  • 地理位置:安徽省北部
  • 面積:1580 km² 下轄地區 12個鎮、2個鄉
  • 政府駐地:城南新區惠民路8號
  • 電話區號:0552
  • 郵政區碼:233300
  • 氣候條件: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68.8499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
  • 著名景點:沱湖風景區、天井湖景區、大鞏山風景區、明朝嚴小姐墓等
  • 火車站:五河站
  • 車牌代碼:皖C
  • 地區生產總值:199.0373億元(2017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五河縣地處皖東北淮河中下游,因境內淮水、澮水、漴水、潼水、沱水五水匯聚而得名。

建置沿革

五河縣境夏、商屬徐州地。

西周屬青州

春秋為魯國地。

戰國為魯、宋、吳三國國境,後屬楚國。

秦為蘄、徐兩縣地,屬泗水郡。

西漢置虹縣,為虹縣地(境內沱湖西岸有舊虹縣遺址),屬沛郡。 東漢為夏丘縣,屬下邳國。

三國時屬魏譙郡(今亳州譙城區)。

東晉在故虹縣地置貢城戍。

南朝前期屬宋、齊、梁等國。

北魏復名虹縣,又名降城。北周時廢。

隋為夏丘縣,屬下邳郡。

唐初為夏丘縣屬泗州。武德四年(621年)分置虹縣於古虹城,屬仁州,六年廢夏丘縣。貞觀八年(634年)移虹治於夏丘故城,廢 仁州改屬泗州。元和四年(809年)改屬宿州,大和三年(829年)復屬泗州。大和七年(833年)仍屬宿州。

北宋為虹縣屬淮南東路宿州。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五河縣,屬淮北東路淮安軍。

元初屬淮安路之臨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屬淮南路泗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屬臨濠府,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改屬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改屬鳳陽府。

清初屬鳳陽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為直隸州,五河改屬泗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5月隸屬於安徽省淮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廢道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改第六區為第四行政督察區,五河屬之。抗 日戰爭時期(1940年—1946年)屬淮北蘇皖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泗五靈鳳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15日五河縣城解放,1月30日改泗五靈鳳縣為五河縣,屬江淮第二行政公署,4月改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專區。

1952年4月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

1961年4月復屬宿縣專區。1964年,由宿縣、靈璧縣、懷遠縣、五河縣銜接處各一部,析置固鎮縣。

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宿縣地區,五河縣屬宿縣地區管轄。

1983年7月1日五河縣由宿縣地區劃歸蚌埠市管轄。[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河縣居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東接江蘇省泗洪縣,南與明光市、鳳陽縣接壤,西同蚌埠市和固鎮縣毗鄰,北界泗縣、靈璧縣,介於東經117°26′—118°04′,北緯32°54′—33°21′之間,東西長約56千米,南北寬約45千米,邊界長約230千米,總面積158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五河縣位於淮北平原東南部,大部分是沖積平原。地面高程13—19米,由西向東緩緩傾斜,平均坡降萬分之一左右。縣境東北部天井湖以東丘陵一直延伸到江蘇省泗洪縣境內,地面高程20—30米;東南部淮河以南為低山丘陵,與明光、鳳陽丘陵相接,地面高程20—40米。南部邊緣在60米以上,大肥山為95.4米,最高玉皇山為97.4米。

一、沖積平原 沖積平原,占五河縣大部分面積,分布在淮河以北、天井湖以西,為淮北平原之東南一角。地面高程一般在16—19米之間。總的趨勢由西向東傾斜。地表全部為第四紀鬆散地層覆蓋。是由古河流沉積物及近代淮河及其支流泛濫沉積物組成。南部沿着淮河有近期淮河泛濫堆積形成的自然堤。寬度為500—2000米不等,斜坡相對差2—3米。

二、淺平窪地 零星分布於五河縣沿淮大堤外側和淮河河口處,呈長條形和不規則形狀。系由河流泛濫改造加之人工堤的隔阻而形成的背河窪地、或系河口地段河面擴展加寬和淤積形成的窪地。一般面積不大,地面高程14—15米。由於人工圍墾,大部分窪地為耕地,一部分窪地中間有積水,叢生蘆葦。

三、河漫灘 河漫灘主要分布於五河縣沿淮一帶,寬度300—2000米,隨河流的彎曲而變化。地表沉積物多為亞砂土。在小溪、朱頂兩鄉靠近淮河沿岸河漫灘較為發育。地面高程14—15米。在毛灘泄洪區,也漸漸發育為河漫灘地。

四、剝蝕丘陵 五河縣的剝蝕丘陵,分布在縣境東北部天井湖以東及東南部淮河以南。在天井湖以東基底岩為震旦紀矽質灰岩,其上覆蓋厚約5—10米的坡積、殘積層,地面高程20—30米。淮河以南之丘陵,主要為早元古代變質岩系組成,部分有第三紀(5000萬年前左右)砂礫岩覆蓋,並有花崗岩出露。第四紀鬆散覆蓋較薄較少。地面高程,一般為20—60米,最高可達90米以上。 懷遠東山全景

氣候特徵

五河縣受東部季風氣候影響,屬暖溫帶過渡型季風氣候,為半濕潤農業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4.7℃,年降雨量平均為896.3毫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306.7小時,無霜期年平均為212天。總的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季風氣候顯著;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光、熱、水資源都比較豐富。但氣候的過渡性及資源的變異性,也常帶來旱澇、連陰雨、低溫、霜凍等氣候災害。

平均氣溫五河縣年平均氣溫為14.7℃。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7.8℃;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為0℃。氣溫年較差為27.3℃。從旬平均氣溫看,全年逐旬平均氣溫以7月下旬最高為28.7℃。旬平均氣溫高於28℃的有兩旬,即7月下旬、8月上旬。1月中旬最低,為0℃—1℃。低於1℃的有4旬,即1月上旬至2月上旬。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