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雲南師範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雲南師範大學(校園風光)原圖鏈接來自 千梔網 的圖片

雲南師範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源於西南聯大地質地理氣候學系和聯大師範學院史地系。1946年,西南聯大北遷,留下師範學院成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設有史地系;1999年,與雲南教育學院地理系合併,成立雲南師範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地理學部目前有專職教師112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其中二級教授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1人,雲南省「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哲學社會科學專家1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雲南省中青年技術創新人才、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20餘人。

目錄

特色優勢

地理學部的地理學學科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獲B+,進入地理學科全國前20%。地理學部在地理學思想方法與地理學史、城鎮化湖泊水環境效應、政治與邊疆地理、高原湖泊及全球變化、山地環境與自然災害、民族地理等6個方向形成特色優勢。形成了地理人才培養的完整體系。地理學部擁有地理科學 (國家一類特色專業,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旅遊管理、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國家二類特色專業)、測繪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學科教學(地理)、課程與教學論、旅遊管理等碩士點;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包括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等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平台建設

地理學部現有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省部級平台30餘個。主要包括:西部資源環境地理信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孟加拉灣地區研究中心、緬甸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 (孟加拉灣地區研究中心)、雲南省院士工作站、雲南省高原地理過程與環境變化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地理空間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西南對外開放與邊疆安全研究中心雲南省重點培育新型智庫、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地理科學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山包國際重要濕地」 國家級大學生課外實踐訓練基地、雲南省教學名師工作室。

科研成果

近年來,地理學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約200餘項,項目分屬地理學、民族學經濟學生態學[2]、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其中近五年新增主持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5項,橫向項目37項,新增科研經費近4000萬元。地理學部教師獨著、第一作者、主編《中國民族地理》(為吳傳鈞主編《中國人文地理叢書》中的一卷)、國家級規劃教材《地理科學導論》、《雲南大百科全書》之《地理》卷、《中國自然資源通典》之《雲南》卷等專著、教材等60餘部,獨立、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Science、《中國社會科學》、Nature Communications、《光明日報(理論版)》、Water Research、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地理學報》、《測繪學報》、《遙感學報》、《生態學報》、《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學研究》、《中國大學教學》等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地理學部主持或作為核心成員完成國家行業標準和多份省政府諮詢報告,承擔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等工作。

教學成果

地理學部人員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獲多項獎勵。主要包括:省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教育部教育科學三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教育科學二等獎等40餘項科學研究獎勵;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餘項。

地理學部現已形成以地理科學為核心,以地理信息科學技術為支撐,以旅遊與規劃為特色的「一體兩翼」發展架構,成為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科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合作交流、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

視頻

雲南師範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相關視頻

雲南師範大學視頻簡介
雲南師範大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