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于都縣葛坳初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于都縣葛坳初級中學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大力實施質量興校工程,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每年均有大批畢業生進入高校深造,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根據我校辦學傳統,我校確立了「文化、體藝並進」的學校發展戰略,積極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

校園諮詢

于都縣葛坳初中:黨建領航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為全面貫徹落實《于都縣教科體系統打造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模範機關(學校)實施方案》精神,近期,于都縣葛坳初中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多措並舉,充分發揮黨建領航作用,點燃學校高質量發展引擎,進行了紮實有效的探索和深入實踐。

堅持黨建領航,築牢思想根基

該校強化黨支部學習制度,實事求是進行調研,逐步健全學校集體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譬如,「三會一課」、「每月集中學習日」、「學習強國積分管理制度」等,強力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充分發揮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鬥堡壘作用。書記(校長)帶頭示範,帶頭講黨課,廣大教師大興學習之風,大長工作本領。同時,學校靈活採用主題黨日活動、打造「流動課堂」、全員上好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思政課等形式,強化黨員教師的宗旨意識、大局意識,夯實思想根基,引領全體教師堅決做到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做政治上的堅定者,規矩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導航員」。

堅持組織引領,夯實戰鬥堡壘

真正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強化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建工作貫穿於教書育人的各個環節。該校在學校重點工作上,優先安排黨員教師,促進黨員融入學校的各項中心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引領作用,加快促進了學校工作的高效深入開展。該校黨支部始終堅持「雙培養」機制,把優秀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幹教師,積極引導優秀青年教師向黨組織靠攏。同時創新完善「校級領導結對幫扶後備幹部」等形式,不斷為黨支部輸入「新鮮血液」,為學校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堅持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

持續開展「五紅」培根鑄魂活動,該校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即每周上好一節紅色文化[1]課,每班一首紅色歌曲天天唱,每學期開展一次講紅色故事比賽,每月開展一次紅色主題活動,大力營造校園紅色文化氛圍,精心創設紅色文化育人環境。該校通過「五紅」活動的深入開展,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管理的全過程,引導師生傳承紅色基因[2],厚植愛國情懷,賡續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

堅持人才強校,提升隊伍素質

一是多措並舉提升工作實效。全面實行學校班子成員聯繫年級組、教研組、班級制度,開展了領導幹部「五帶頭」活動,持續推進「1+N+4」黨員結對幫扶非黨員教師活動,實施「黨組織書記接待日」「支委成員結對聯繫青年教師」,辦公室黨員全覆蓋等措施,為教師快速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助推學校黨建與教育教學活動有效銜接,有機融合。該校還通過黨員公開承諾欄、黨員先鋒示範崗等形式,激勵黨員教師的教育教學熱情,着力建設一支忠誠乾淨、擔當作為的黨員教師隊伍。二是全面提升教師業務素質。以教研組集體備課為抓手,以思政課為載體,精心打造新時代學校精品思政課,有效開展校本教研,健全完善外出培訓等機制,着力引領廣大教師「汲精華,教中學,學中教,共提高」,全面提升教書育人質量。同時,該校還輔以黨員、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青藍結對幫扶等關愛之旅,構建創新「過三關,眾評議,話成長」等教學模式,增強教師的教學技能,打造一支學生愛戴、領導放心、群眾認可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堅持多元培養,助力全面發展

為落實「雙減」政策,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該校黨支部積極參與課後延時的設置和社團的組建,紮實提高育人水平。該校先後開設了足球、乒乓球籃球、排球、旱冰等社團,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在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提升技能,體教融合政策落地落實,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書法、繪畫、音樂興趣班的開設及其展示,一筆一畫中描繪了孩子們的美好憧憬,音符跳躍間觸動了孩子們的動人心弦,讓學子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健康快樂成長。

堅持過硬作風,弘揚求真務實

近年來,該校結合實際,聚焦師德建設,持續開展作風整治。一是通過開展師德師風先進事跡報告、每月優秀師生風采展示、「先鋒模範榜」、好人好事榜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師德及文化氛圍。二是運用微信、宣傳欄和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對優秀教師、好人好事等典型事跡進行宣傳褒揚,樹立教師隊伍榜樣,塑造學校良好形象。三是通過召開意識形態專項調度會,無縫落實「一崗雙責」、「三重一大」等制度,有效規避教育教學風險。四是教師集體簽訂了師德師風建設承諾書,杜絕酒駕醉駕、賭博嫖娼、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等違紀違法行為,持續開展作風建設,勤廉務實,廉潔從教,淨化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打造一方讓黨放心、社會認可、人民滿意的育人淨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