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于洪區,隸屬於遼寧省瀋陽市,是瀋陽市十個市轄區之一,位於瀋陽市區西北部,東臨鐵西區與皇姑區,西與新民市接壤,南隔渾河與蘇家屯區相望,北鄰瀋北新區。轄區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規劃區面積80平方公里,全區總人口35萬人。
2016年,于洪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60億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24.3%。
于洪區主要有永安橋、蒲河生態廊道、丁香湖公園等景點。
歷史沿革
清順治十年(1653年),清朝頒布「遼東招民開墾令」,由山東、河北移民移入區境內北陵鄉一帶形成村落。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2日,瀋陽市、縣全境解放,市政府成立市郊辦事處,下設區,於洪境內有馬三家子區。
1949年,於洪境內成立馬三家子區、沙嶺區人民政府,共94個行政村。
1952年,於洪境內設馬三家子、沙嶺堡、平羅堡、潘建台4個區。
1954年,瀋陽市政府決定,成立瀋陽市南郊、北郊、東郊、西郊區人民政府,西郊區接管原鐵西區楊士一帶村屯。
1964年,遼寧省委決定,劃出瀋陽市鐵西區所轄的於洪、大興、沙嶺、楊士、翟家、大潘、高花、彰驛、中朝公社及隸屬皇姑區的北陵、造化、馬三家公社組建新的行政區----于洪區。 1965年劃入新城子區的平羅公社,並將北陵公社劃分為北陵和陵東公社。
1970年將原瀋陽市光輝農場析為一場兩社時再劃入老邊、解放兩個公社。
1999年于洪區撤銷翟家鄉,造化鄉、彰驛站鄉,設立翟家鎮、造化鎮、彰驛站鎮。
2007年1月19日,遼寧省政府(遼政[2007]18號)批准:同意撤銷于洪區翟家鎮、大青中朝友誼鄉,設立翟家、大青中朝友誼街道辦事處(實際由鐵西新區代管)。
2010年2月28日,根據《瀋陽市委、市政府關於我市行政區劃局部調整的決定》:于洪區把陵東街道黃河北大街以東土地和北塔街道劃出,轄12街道。
2019年12月,經瀋陽市人民政府(沈政〔2019〕101號)批准,撤銷大興街道,將其管轄區域劃入馬三家街道;撤銷於洪街道,將其管轄的東民、前民、和平3個社區和光輝、愛國、全勝、興盛4個村劃入沙嶺街道,將紅旗、世代2個社區劃入迎賓路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2月,于洪區轄10個街道:迎賓路街道、陵西街道、城東湖街道、南陽湖街道、北陵街道、沙嶺街道、平羅街道、馬三家街道、造化街道、光輝街道。
自然地理
于洪區位於瀋陽市西北部,東臨鐵西、皇姑兩城區,西與新民市接壤,南隔渾河與蘇家屯區相望,北鄰瀋北新區,區政府駐地距瀋陽市政府11公里。
于洪區地勢東北高,並向西南微傾斜。 除平羅鎮黃土坎一帶屬山前傾斜平原以外,均屬下遼河平原。地形平坦而開闊,一般海拔在30-40米之間。
于洪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年平均氣溫為7.5℃,最冷是1月份,最熱是7月份。年平均降水量為659.6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52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7%。
于洪區境內有渾河、蒲河、細河、九龍河、小渾河5條河流。流經總長149.7公里。其中渾河發源於長白山脈龍崗山,流經八縣、市,在海城三岔河和太子河匯流,經營口入遼東灣。從中長鐵路橋處流入于洪區。境內河長37.2公里。
人口民族
2020年,于洪區常住人口為35萬人(包含監獄城、教養院及武警部隊人員)。家庭戶236955戶,家庭戶人口為584509人,家庭戶戶均2.47人;戶籍人口322441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63016人。 [7] 居民由漢、滿、朝鮮、錫伯、蒙古、回、苗、侗、壯、土家、維吾爾、俄羅斯、達斡爾等13個民族構成。
自然資源
于洪區土地總面積7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多萬畝,水域面積130365畝。可開發利用的二、三產業用地8萬畝,市內建成區面積28.4平方公里,三環內城市規劃區80平方公里。
旅遊景點
永安橋
永安橋,俗稱大石橋,位於瀋陽市于洪區-子鄉永安村。該橋始建於清崇德六年(1641年),是瀋陽市現存比較完整的一座石拱橋。
永安橋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橋樑,是清朝各代帝王東巡的必經之路。
永安橋為三孔石拱橋,全長37米,外寬14.5米,路面寬8.9米,橋頭寬12米。橋身兩側分別立着十九根石欄杆,橋端的石柱上是圓雕的獅子,其它為荷葉狀柱頭。橋頭兩側各有一對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獅。橋的欄板上裝飾着柿蒂花紋和捲雲紋,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圖案。橋身的北側有二龍探首,橋身南側則露出一對龍尾,從遠看,呈二龍馱橋之勢,造型生動,別具匠心。
永安橋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橋面損壞嚴重,1979年瀋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將其修葺一新。
1963年該橋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
丁香湖公園 丁香湖公園位於瀋陽西北部,西至裕虎鐵路聯絡線,南至崑山路、瀋山鐵路,東至六零灌渠。除市民休閒外,還將改善瀋陽西部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對于洪區招商引資、開展旅遊業等都將起到帶動作用。丁香湖水面面積達3.1平方公里,有9公里長景觀路,是瀋陽最大的人工湖。湖周圍修建了4處休閒廣場,3處親水平台,還有4個觀景台,是瀋陽市民又一處重要的親水休閒場所。
丁香湖,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背後,暗藏着一個跨越300年光陰的故事。傳說在順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651年,清朝的一個姓線的沒落貴族從山東省黃縣城老家,北遷至盛京城的西北部,也就是現在的丁香湖附近。在丁香湖畔的丁香村,新北方找到了線姓家族的第十代孫,今年68歲的線雲令老先生。丁香湖的由來,跟這個家族的遷徙有着不解之緣。
以丁香湖為中心區域,未來這裡將建設集商貿、旅遊、居住為一體的丁香湖新城。目前,與丁香湖緊緊接壤的區域,已被列入新的城市規劃。這些標着各類顏色的塊狀區域,都將按照城市的功能分工,重新開發利用,有中小學校,也有商住兩用地。而交通的便利,也將是丁香湖綻放活力的輔助優勢。三環高速路,凌湖面之上,躍水而行。二環快速幹道,與丁香湖擦肩而過,從這裡到達桃仙機場,還不到半個小時。而可以直達瀋陽北站的136路公交車終點站,也被安排在了丁香湖畔。大製作的丁香湖,可以說,是繼環城水系、蒲河水系和母親河渾河開發之後,瀋陽整體水系工程的收山之作。丁香湖的橫空出世,必會讓這片沉默的土地,成為瀋陽西北部新興的崛起。[2]
交通
于洪區地處瀋陽經濟區核心區域,是沈阜城際連接帶龍頭。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東北高速公路網的樞紐核心,瀋陽市八個主要城市出入口均在區內。擁有沈山、秦沈等多條鐵路幹線,沈西大型鐵路編組站坐落區內,專用鐵路已併入東北路網。沈大、京瀋、沈彰高速公路和101、102、304國道等道路縱橫交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于洪區的臨港優勢明顯,距瀋陽桃仙國際機場40公里,距營口港僅166公里,大連港、丹東港、葫蘆島港和錦州港等北方重要港口均在4小時車程輻射圈內。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