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帶雙鋸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二帶雙鋸魚 |
---|
學名 Amphiprion bicinctus 命名者 Bennett, 1830 英文名 Twoband anemonefish 別名 Yellowtail clownfish,克氏雙鋸魚 觀賞魚/食用魚 是/否 最大體長 15 cm |
分類 |
綱 輻鰭魚 Actinopteri 目 鱸形 Perciformes 科 雀鯛 Pomacentridae 屬 雙鋸魚 Amphiprion |
二帶雙鋸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7-2.0倍。體一般呈黃褐色至黑色,體側具3條白色寬帶;胸鰭及尾鰭淡色,其餘鰭色不定,或暗色,或黃色,或淡色。
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圓錐狀。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鋸齒;各鰓蓋骨後緣皆具鋸齒。
體被細鱗;側線之有孔鱗片34-35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呈圓形,硬棘X-XI,軟條15-17;臀鰭硬棘II,軟條12-15;胸鰭鰭條18-21;雄魚尾鰭截形,末端呈尖形,雌魚呈叉形,末端呈角形。
棲地環境及深度
本魚生活主要棲息於潟湖及外礁斜坡處,棲息深度可達約60公尺,但一般皆生活於淺水域珊瑚區,和海葵具共生之行為,喜歡共生的海葵有Cymbactis actinostoloides及Stoichactis haddoni等,體表之黏液可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行群聚生活,雌、雄魚均具有護巢護卵之行為,攻擊性強。屬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分佈
本魚分布於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紅海。台灣分布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1]
繁殖
通常由一隻體型最大之雌魚帶領一隻體型第二大且具生殖能力之雄魚,其它成員包括無生殖能力之其它中成魚和一群稚魚。當最大雌魚失去後,則依雄性之順位變性成雌魚而遞補。
卵在繁殖期間的獨特配對。一夫一妻制的交配被認為是專性的和社會性的。雞蛋處於沉沒狀態,並粘附在基質上。雄性守護並給雞蛋充氣。性別逆轉在26-145天之內完成。在現場測試中,功能性雄產卵26天。領域性強。[2]
保育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視頻
參考文獻
- ↑ 二帶雙鋸魚,fishdb.sinica.edu
- ↑ Amphiprion bicinctus,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