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號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二號坦克(德語:Panzer II)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的坦克,這型坦克是用來填補其他設計中坦克的空隙,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蘭戰役與法國戰役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到1942年底前絕大多數二號坦克已經離開第一線單位,生產線到1943年終止,然而車體繼續被改良回其他種類裝甲車輛。[1]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二號坦克
        外文名稱         Panzerkampfwagen II(德語)
        研製時間         1934年
        定型時間         1935年
        服役時間         1935年


發展沿革

北非戰場上的二號坦克圖片來自搜狐

研發歷程

1934年,德國武器局正為陸軍戰鬥坦克(三號坦克)和支援坦克(四號坦克)遲遲無法完成而發愁。為在短時間內填補裝甲部隊中產生的空白,武器局希望各軍火商提供一種重量10噸以下、擁有一門20毫米機關炮和一挺7. 92毫米機槍的輕型坦克 。根據這些要求向MAN、克虜伯、亨舍爾發出了設計邀請。同年三家公司都拿出了樣車。


德國軍器局便於1935年後期分別要求MAN、克虜伯、亨舍爾(Henschel)及戴姆勒·奔馳(Daimler-Benz)設計一種重量10噸以下、擁有一挺20毫米機炮和兩挺7.92毫米機槍的輕型坦克。


MAN最終中標,但軍方規定MAN必須在新坦克上安裝克虜伯製造的炮塔。其後的開發工作由MAN和戴姆勒·奔馳合作進行。1937年7月,二號A型修正了原先部分的設計並開始出廠,是第一種量產型二號坦克。由於沒有指揮塔而使車長觀察十分不便,進而導致射擊控制困難;為了改善這缺點,二號A型指揮塔被重新設計,而其改良型則陸續被命為二號B型(1937年12月投產)和二號C型(1938年6月投產)。並提升了其防護性能,在駕駛室前部和炮塔前部也加裝了20毫米的附加裝甲(用螺栓固定),同時也換裝了較大馬力的引擎和新型的齒輪組與履帶。


由於早期二號坦克在火力、防護和機動性方面都遜色於捷克的Panzer 38(t),軍方於是向廠家提出了進一步修改的要求,進而設計出二號F型。[2]


戰場測驗

一輛二號坦克與其發電員和車長圖片來自bilibili

從1936年到1939年,隨着二號坦克產量逐漸增加,它多被用於探測型坦克。第一次馬德里戰役並伴隨着開入捷克斯洛伐克,二號坦克幾乎沒有參加一場戰鬥。1939年9月,波蘭戰役期間,二號坦克發現嚴重的問題。當時,二號坦克是Werhmacht部隊中數量最多的型號,共有1223輛。戰爭行動表明,雖然它能有效對付大多數輕型坦克,但許多坦克被波蘭步兵用反坦克步槍和TP輕型坦克摧毀。共有83輛被摧毀,其中包括華沙戰役中的32輛。很快,有人擔心他們應該作為前線作戰坦克應被撤出。其他的二號坦克被派往挪威法國人在那裡登陸了兩個獨立的坦克營,總共30輛霍奇基斯H35/39,但他們從未遇到過任何德國坦克。


法國戰役開始時,所有可用的二號坦克都已集結。坦克手們擔心對手的重型坦克和武器。然而,這些輕型部隊的速度、戰術和靈活性並且都配備了無線電。這些坦克被部署在有效的偵察任務中。儘管損失慘重,他們還是表現出色。1941年,他們參加了馬里塔行動(巴爾幹戰役)和入侵希臘。隨後,許多二號坦克被派往非洲地區,他們的速度被視為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的優勢。二號坦克的變種也被運往非洲。一些倖存下來,儘管損失和很少的替代品,直到軸心國在突尼斯投降。


1941年夏天,當入侵蘇聯時,782輛二型坦克參與了戰鬥,現在由偵察部隊組織。但事實證明,缺乏裝甲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許多C型坦克加裝了裝甲,並用額外的鋼板進行了改裝。F型是一個經過大規模改造的變種,具有全面的附加保護功能。彈藥與越來越多的穿甲彈炮彈混合在一起,特別是次口徑鎢芯穿甲彈彈。但事實證明,大多數蘇聯坦克能免疫它們的攻擊,只有一些T-26坦克和各種輕型坦克可以在短距離內被有經驗的機組人員擊毀。在可能的情況下,二號坦克避免了坦克對坦克的戰鬥。1942年,大多數倖存者被從前線轉移,或者被交給像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這樣的盟國。一些被轉換,其他導致各種不成功的原型轉換。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恢復88毫米高射炮版本。生產轉向了三號坦克四號坦克。據記錄,到1945年3月,還有145輛二號坦克仍在使用。[3]


改造升級

1941年6月蘇聯衛國戰爭爆發,而這場戰爭開始就已證實二號坦克已明顯落後於時代,因此在1941年3月至1942年12月生產了524輛F型後,標準二號坦克開始退出現役,到坦克學校用作訓練、改裝成指揮車之類的特種用途車、發給警察和親德組織掃蕩游擊隊。部分二號坦克A~F型改進了發動機和冷卻設備以適應沙漠戰,這些德意志非洲軍使用的二號坦克稱為A~F(Tp)型。二號坦克的底盤被用來改裝成不同用途的特種車輛,如Luchs「山貓」裝甲偵察車(配備裝甲偵察部隊),105毫米的自行榴彈炮,比較有名的是Marder II「黃鼠狼」75/76.2毫米自行式火炮,主要用來裝備步兵師的反坦克炮團;二號坦克還發展出兩棲坦克和裝甲搶修車等。[4]


結構性能

二號坦克改造的山貓坦克(L型)圖片來自bilibili

本車車身由已經過熱處理的鋼板焊接而成,前方裝甲平均厚約30毫米,而後側方裝甲則為16毫米;炮台亦以此製成,前緣處厚約30毫米,後側方則為16毫米。引擎室位於車體後方,動力經由戰鬥艙傳至前方ZF撞擊式的齒輪箱,總計有前進六擋、倒車一擋,由離合器以及煞車來進行控制。駕駛座位於車身左前方,戰鬥艙上方為炮台,位置略往左偏。主要武器為20毫米的機炮,只能夠射擊裝甲彈,全車帶有180發的20毫米彈藥和1425發7.92毫米機槍彈藥。大多數車型都備有無線電。本車承載系統設計十分特別,五個路輪分別裝置在四分之一橢圓的避震葉片上;前輪位於前方、惰輪則在後方,履帶雖為窄型,但仍十分堅固。


本車所有型號基本設計都是一個擴充裝甲(相較於一號坦克)與炮塔軸,武器採用 KwK30 15 20毫米(0.79英寸)快速射擊炮。該武器是由20mm L/30高射炮改造,能夠發射600發/每分鐘。使用這種火炮的目的是要有良好的穿甲能力,因為它的彈頭高速率和高射速,特別是對當時大多數輕中型坦克在短距離射程有效。KwK 30 是通過 TZF-4 瞄準具瞄準的。正常情況下,KwK30 15 20毫米(0.79英寸)速射炮與同軸7.92毫米MG34通用機槍可提供180發子彈和2250發子彈。火炮的仰角/俯角為 +20/-9.5°。 整體使用14毫米(0.55英寸)同質鋼裝甲(頂部和底部為10毫米/0.39英寸),足以抵禦榴彈和子彈。然而,它很容易被諸多反坦克炮擊毀就像 37毫米反坦克炮的高速穿甲彈,或法國25毫米和47毫米反坦克炮和蘇聯45毫米反坦克炮。


二號坦克幾乎整個系列的發動機都是 140hp(馬力)的6缸邁巴赫HL62 TRM汽油機,再加上6檔加倒車的ZF變速器。由於在速度和射程上的重大損失。第一批預系列車輛配備了三個轉向架下成對彈起的小車輪,這一系統與一號坦克懸掛系統非常相似。然而,為了可靠性和大規模生產,選擇了一個新的系統,五個單獨的彈簧,更大的車輪。履帶上部由三個回程輥支撐,在生產型上增加到四個。炮塔內可容納三人的規模比一號坦克更大,但指揮官也是坐在炮塔座位上的主要炮手。駕駛員坐在車頭。裝載機/無線電操作員位於炮塔下面的地板上,操作一個FuG5 USW接收器和10瓦發射器。與以前的型號和外國對手相比,無線電給了二號坦克明顯的優勢。


性能諸元

行進中的二號坦克圖片來自bilibili
重量         8.9 - 12t
車組         3 人(駕駛員,發電員,車長)
車長         4.8m
車寬         2.2m
車高         2.0m
最大時速         40 - 60 km/h
行程         190 - 260km
發動機          140hp Maybach HL-62 6缸水冷汽油機
主武器         20毫米 KwK-30 L/15 速射炮
副武器          7.92mm MG34通用機槍(同軸)
彈藥         20mm 速射炮彈1180發;7.92mm機槍彈備彈2250發
主炮俯仰角         -9.5° - +20°
裝甲         5-30mm


坦克評價

在更先進的坦克,即三號坦克四號坦克到來之前,一號坦克和二號坦克都被認為是權宜之計。儘管如此,二號坦克在整個戰爭期間仍然在服役,是德國服役的主要輕型坦克,並多次被下發到前線偵察部隊,儘管許多輪式車輛執行這一專門任務的情況要好得多。在這個特殊的角色中,二號坦克缺乏速度和射程。由於沒有及時準備好令人滿意的替代品,它逐漸改進並生產到1943年。所以說,這種坦克是用來填補三號四號坦克產生的空隙而生。它繼承了一號坦克的部分優勢而升級,又為接下來的三號坦克四號坦克的研發奠定了更為牢固的理論基礎。


衍生型號



視頻

二戰坦克盤點之德國二號坦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