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爭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爭戰》旨在闡述爭奪有利地形條件對作戰勝敗的重要性問題。《爭戰》出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

它認為,對敵作戰中,凡是有利地形,都應先敵搶占它,只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有利地形 一旦為敵搶先占領時,就不可盲目進攻它,而要等待敵情發生變化時再行攻擊才為有利。戰爭的實踐表明,地形條件的好壞,無疑是直接影響戰局發展變化的重要客觀因素。占領了有利地形,就可能打勝仗;失去了有利地形,就可能打敗仗。這在戰爭發展史上是不乏其例的。三國時期司馬懿破諸葛亮五攻曹魏之戰,便是體現先敵搶占有利地形而取得戰場主動權的成功戰例。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倘若遇到對作戰有利的地形,應當搶先占據它,憑此作戰就能勝利。如 果有利地形為敵人先期占領,我軍便不可貿然發動進攻,而應等待敵人自身發生變化,再乘 機發起攻擊才有利於取勝。誠如兵法所說:「遇有敵我雙方必爭的有利地形,已為敵人搶先 占領了,就不要貿然發動攻擊。」 三國時期,魏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北 攻曹魏,且在蘭坑一帶墾田種地。此時,魏國大將司馬懿率兵駐屯在渭水之南,其部將郭淮推測諸葛亮一定要爭奪北原,便建議魏軍搶先占領該地,但在討論中多數人認為不必如此。 郭淮因此而進一步分析說:「倘若諸葛亮跨過渭水而登上北原,再派兵控制了北部山區,就 會切斷隴道,動搖民心,這將是不利於國家大計的。」司馬懿聽完郭淮的一席話非常讚賞, 並派他率兵進屯北原。就在郭淮所部進占北原,正在構築工事之際,蜀軍大批趕到這裡,郭 淮於是揮軍迎擊之。幾天後,諸葛亮大張旗鼓地調兵西行,郭淮的部將們都認為諸葛亮要攻打魏軍西部陣地,唯獨郭淮看出諸葛亮是用「示形」之法偽裝向西進攻的樣子,以此誘使魏軍前去應戰,而真正企圖則是向東進攻陽遂。當天夜裡,蜀軍果然向陽遂發起進攻,但因郭淮預先有所準備,才使魏軍沒有打敗仗。

原文

凡與敵戰,若有形勢便利之處,宜爭先據之,以戰則勝。若敵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 有變則擊之,乃利。法曰:「爭地勿攻。」① 三國魏青龍二年,蜀將諸葛亮出斜谷②,並田③於蘭坑④。是時,魏將司馬懿屯渭南, 郭淮⑤策亮必爭北原⑥,宜先據之,議者多謂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 絕隴道,搖盪民心,此非國之利也。」懿善之,淮遂屯北原。塹壘未成,蜀兵大至,淮遂逆 擊之。後數日,亮盛兵西行,淮將皆以為欲攻西圍⑦,淮獨以亮見形於西,欲使兵眾應之, 必攻東耳。其夜,果攻陽遂⑧,有備不敗。⑨

注釋

①爭地勿攻:語出《孫子兵法·九地篇》,但與原文略異,原文是:「爭地則無攻。」

②斜谷:山谷名。位於今陝西郿縣西南終南山,谷呈南北走向,南口曰褒,北口曰斜,故又名「褒斜道」。

③田:馬本及諸本皆誤作「由」,今據史校改。田,這裡作動詞,意謂屯田。

④蘭坑:地名。位於今陝西郿縣西之渭水南。

⑤郭淮。三國魏將。陽曲(今山西太原北)人,字伯濟。魏文帝時,任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明帝時,任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長期駐守關右,後任車騎將軍,封陽曲侯。

⑥北原:地名。位於今陝西寶雞郿縣之間的渭水北岸,軍事要地。

⑦西圍:馬本及諸本皆誤作「西國」,今據史校改。西圍,乃魏軍營壘之稱。

⑧陽遂:地名。故址在北原東,即今陝西郿縣西之渭水北。

⑨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魏書·郭淮傳》。

作品介紹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2]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明弘治十七年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稱該書是「極用兵之妙」,在兵家視之。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3]

視頻

爭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3. 百戰奇法,豆丁網,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