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蹄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乳汁草)
前往: 導覽搜尋
羊蹄草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羊蹄草

拉丁學名:Emilia sonchifolia(L.) D C.

別 稱:紫背草、假芥蘭、爆仗草、

紅背葉、葉下紅、喇叭紅草、小蒲公英

界: 植物界

亞 科:菊科

羊蹄草,別名:紫背草假芥蘭爆仗草紅背葉葉下紅喇叭紅草小蒲公英七十二枝花牛尾膝紫背犁頭草山羊草天毛草土黃連野芥蘭乳汁草空筒單千日紅紫背地丁野苦買兔草兔子參烏疔草

為菊科植物一點紅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milia sonchifolia(L.) D C.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1]

形態特徵

一點紅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40cm。莖直立或的基部傾斜,紫紅色或綠色,光滑無毛工被疏毛,多少分枝,枝條柔弱,粉綠色。

葉互生;無柄;葉片稍肉質,生於莖下部的葉卵形,長5-10cm,寬4-5cm,琴狀分裂,邊緣具鈍齒,莖上部葉小,通常全緣或有細齒,上面深綠色,下面常為紫紅色,基部耳狀,抱莖。

頭狀花序直徑1-1.3cm,具長梗,為疏散的傘房花序,花枝常2歧分枝;花全為兩性,筒狀,花冠紫紅色,5齒裂;總苞圓柱形,苞片1層,與花冠等長。

瘦果狹矩圓形,長約3mm,有棱;冠毛白色,柔軟,極豐富。

花期7-11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村旁、路邊、田園和曠野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約30cm。根莖細長,圓柱形,淺棕黃色;莖少分枝,細圓柱形,有縱紋,灰青色,基部葉卵形、琴形,上部葉較小,基部稍抱莖;紙質。頭狀花序乾枯,花多已脫,花托及總苞殘存,苞片茶褐色,膜質。瘦果淺黃褐色,冠毛極多,白色。有乾草氣,味淡,略咸。

以乾燥葉多者為佳。

化學成份

地上部分含生特鹼:克氏千里光鹼(senkir-kine),多榔菊鹼(doronine)[1]。又含黃酮類成分:金絲桃甙(hy-peroside)[2],三葉豆甙(trifolin),槲皮甙(quercitrin),芸香甙(rutin),槲皮素(quercetin)[3]。還含三萜類成分:熊果酸(ursolic acid)[3],西米杜鵑醇(simia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4],以及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三十烷(tria-contane)[3],蜂花酸(meliss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4]。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本品煎劑,對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棕櫚酸和蜂蜜酸。[2]

性味

味苦;性涼

羊蹄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肺炎;乳腺炎;腸炎;菌痢;尿路感染;瘡癤癰腫;濕疹;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8g,鮮品15-30g;或搗汁含咽。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

《廣東中藥》Ⅱ:孕婦慎用。[3]

附方

1.治赤白痢證及遠年便血方(《嶺南採藥》):羊蹄草豬精肉,煎服之。

2.治腸炎,腹瀉方(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一點紅番桃葉,煎湯內服。

3.治水腫方(《福建民間草藥》):一點紅燈心草,水煎,飯前服,日二次。

4.治無名腫毒方(《福建民間草藥》),鮮一點紅,紅糖,搗爛外敷。

5.治喉蛾方(《江西民間草藥驗方》),鮮一點紅,水煎,頻頻含服。

6.治風熱翳膜方(《廣西中草藥》),野芥蘭,梅片,共搗爛,敷眼眶四周。

各家論述

1.《嶺南採藥錄》:治腸痔瀉血,利小兒積蟲,治五疳,開胃進食,解魚毒。

2.《福建民間草藥》:活血消腫,利尿逐水。

3.《陸川本草》:涼血消炎。治傷口感染紅腫。

4.《南寧市藥物志》:止痛,消惡毒大瘡,眼結膜炎。

5.《生草藥手冊》:治乳瘡,痢疾。

6.《野生藥植圖說》:可作麻疹的洗滌劑。

7.《廣東中藥》Ⅱ:清解大腸濕熱,涼血生肌,消腫拔毒。治痢疾、脫肛(配火炭母),麻疹後熱毒內困,赤眼,瘡癤腫毒,濕疹癢痛,乳瘡(外洗或搗敷),小兒生殖器紅腫(外洗或內服)。

8.《廣西中草藥》:跌打,蛇傷。

9.《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治濕熱腹瀉,感冒發燒,咽喉腫痛,口腔漬瘍。

10.《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抗菌消炎。治急性上呼吸道炎,肺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乳腺炎,慢性盆腔炎,痢疾,腹瀉,毒蛇咬傷。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羊蹄草 ,寶芝林中藥網
  2. 羊蹄草 ,中醫館
  3. 羊蹄草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