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間土道(李景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間土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鄉間土道》中國當代作家李景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間土道

抑或是布滿車轍印的大道,皆為土道,有土便瘋長野蒿。土道中間偶有野蒿生長,被車軲轆碾壓、人畜踐踏,早已蹂躪得不成樣子了,但這不幸的野蒿還是把一點綠儘量釋放亦盡。更多的野蒿在土道兩側擠擠插插,狂生瘋長,還不時地撩撥過路的車馬和行人。

各種野花也與野蒿搶占一席之地,紅的、粉的,紫的,藍的,黃的,白的,各式各樣。有矜持地咧着小嘴,也有放蕩不羈大尺度開放。是花就讓人憐香惜玉,其實,她們生命力極其旺盛。其中,五個瓣的掃帚梅,細高挑,花期長至中秋,不懼霜打。這些野花沒有溫室里的花草那麼嬌貴,被碾倒了,踏倒了,風吹雨淋倒了,一夜之間便自我修復了,第二天早上,又以花枝招展地姿態立在野蒿之中,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爭搶露水,爭吸養分,爭先恐後地構建這無盡的鄉村野趣。

走在鄉間土道上,空氣格外清新,夾雜着花草、莊稼的清香氣味。走路感覺無聊時,便將眼光投注在道兩旁的莊稼地,或者投注在打濕鞋子、褲腳的小花小草上。往往會驚喜地發現,米色的花粉早已沾滿褲管,蝴蝶翩翩飛舞地在追蹤,幾隻蜜蜂落在褲管上不肯離去。每每這時候,便感覺自己也是大自然之子。

走在鄉間土道上,絕不會寂寞,鳥兒在頭頂上啁啾鳴叫,蟈蟈在腳旁的草窠里振翅鳴響。路過水泡時,便有低一聲、高一聲的蛙鳴,我會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偶爾蹦出螞蚱,或飛出沙蟲,發出「仨仨」的哀鳴。傳說,這沙蟲是與祝英台成婚的那個財主變的,梁祝在合攏的墳墓里幻化為一對蝴蝶翩翩飛走了,沙蟲在後面緊緊追趕,「仨仨」的叫着,其聲也哀,也算痴情。

走在鄉間土道上,放眼四顧,便會看見遠方的樹木掩映下的村舍。大凡有村落,必有樹木。它是村莊綠色的旗幟。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莊,藍色的炊煙與天上白雲遙相呼應,千篇一律的土坯房,泥院牆,或苞米秸稈夾的障子,圍成了農家小院,家家院裡有碧綠的小菜園。村莊裡,牛吼,馬嘶,犬吠,鵝叫,雞鳴,鴨子粗腔大嗓地「呱呱」叫着。正在哺乳期的年輕村婦高腔唱着搖籃曲,和着嬰兒嘹亮的哭聲,昭示着生命的活力。經過鄉村土坯房的校園,便會聽到稚嫩的朗朗的讀書聲,心裡便陡然升起莫名的感動。

鄉村土道蜿蜒伸向遠方,在目力所及的盡頭,好像與地平線融合了,但儘管走下去,總也不會走到盡頭。走路時,切莫留戀路邊花花草草,容易被一時的美景所迷失而忘了行路。走不完的鄉村土道,彎彎曲曲,崎嶇不平,甚至磕磕絆絆,但只要艱難地前行總會到達你所去的地方。如今想來,它多像人生之路啊!歸途在哪裡?綠色的旗幟在前方搖曳……[1]

作者簡介

李景寬,黑龍江省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