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鄉村鳥鳴(姚國祿)

鄉村鳥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鄉村鳥鳴》中國當代作家姚國祿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鄉村鳥鳴

許多時候,鄉村的音樂是由鳥聲組成的,村民們總是習慣把鳥聲當做春種秋收的時間表,他們在鳥聲里收穫着簡單的快樂。蓊鬱的樹林,碧綠的田野,幽靜的山谷,給鳥兒的生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鄉村應該是鳥的樂園。走遍鄉村的每一個角落,你聽到的最多的還是那些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鳥聲。我常常在想,鄉村的鳥語是有靈性的,你可以從鳥語裡聆聽到季節的回聲。

明淨的天空下,一群群自由的布穀,從村莊飛到田野,它們就像大自然的精靈,一年四季也不知道疲倦,它們在村莊裡繁衍生息,把最美的歌聲留在樹林,留在豐收在望的田野,從來不知什麼叫煩惱,村民們也早已把鳥聲當做一種親切的聲音,他們在鳥聲里能夠讀懂莊稼生根開花結果的進程。

當春風喚醒了沉睡的土地,布穀鳥在村莊裡一天到晚的叫着,「咕咕——咕咕——」,聲音由遠及近,它在提醒村民,是播種的時候了,這時村民們就會趕着牲口,把犁鏵插進凍酥的土地,把種子撒在春天的田野。隨着天氣逐漸變暖,各種鳥兒又從南方回到了鄉村,最早是那些呢喃的小燕子,它們叫的聲音非常的輕柔,它們寄居在村民的屋檐下,與村民和平相處,村民們把它看做是自己的孩子,沒有人去驚擾和傷害它,因為它是益鳥,叫聲也不張揚,所以比較討村民的喜歡。春天是小燕子最集中的季節,也是村民們播種希望的季節,是小燕給村民帶來了春歸的訊息,村民們從地里回來,看到電線上站着的一排排小燕,就像大自然的音符,人們隨時都可以聽到那呢喃的燕語,看它們輕盈地從村莊飛過。接下來是各種候鳥翩然而至,如黃鸝、雲雀、白鷺、黃鶯等,它們重新飛回村莊,飛到它們曾經熟悉的巢穴,在春光明媚的季節向村莊的人們展示着它們美麗的歌喉,那叫聲帶着久違的期盼。

夏天來臨的時候,麥稍漸漸黃了,這時候,在村莊濃密的樹林裡,黃鸝鳥深更半夜就開始鳴叫,它們用急促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催促村民快快起床,準備磨鐮割麥,村民們聽到黃鸝的提醒,適時收拾好農具,開始了夏忙的日子。人們是循着黃鸝的叫聲。從村莊走進麥浪滾滾的田野。說來也奇怪,黃鸝在報曉的時候,鄉村的公雞卻沒有了聲音,是黃鸝的叫聲替代了公雞的啼鳴。小時候,我在鄉間就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隻黃鸝鳥站在老牛的身上,老牛用尾巴把它從身上掃了下來,這時,老牛突然拉了一攤牛糞,正好把黃鸝埋在牛糞里,一隻大公雞看到後,馬上用它的兩隻利爪撥開牛糞,把黃鸝鳥從牛糞里救了出來。為了報答公雞的救命之恩,黃鸝在夏天總是早早地替公雞鳴叫,在鄉村,人們都知道這個故事。黃鸝替公雞啼鳴是有起因的,那些靈動的鳥也懂得知恩圖報。

秋天來了,成熟的季節里,大地一片金黃,野外的草叢中藏滿了很多的昆蟲,各種鳥兒都喜歡飛到到田野,它們快活地叫着,此起彼伏的聲音像田野里的大合唱,它們為大地的豐收唱着讚歌,把歌聲融進村民的喜悅里,它們懂得,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創造豐碩的成果。村民們在鳥聲里沉醉,他們把田野的小鳥一直都當做朋友 村民們感激那些鳥兒長年累月地為莊稼除害,鳥兒則用動聽的歌聲回報村民們的厚愛。

冬天]是一個蕭瑟的季節,有些候鳥陸陸續續地飛離了村莊,鄉村的鳥漸漸少了,鳥聲也沒有夏天熱烈,但村民們對於留在村莊的鳥一樣的友好,因為村民知道那些鳥永遠都是把村莊當作故鄉的,它們對村莊不棄不離,把歌聲留在村莊,把夢想放飛在田野,它們根植於鄉村,與村民朝夕相處。

在村莊,村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鳥聲來決定對它們的好惡,有些鳥兒是討人喜歡的,比如布穀鳥、黃鸝鳥、喜鵲、燕子等,當然,還有些鳥的叫聲令人討厭,比如麻雀、烏鴉、貓頭鷹等,麻雀嘰嘰喳喳,經常在成熟的田野里覓食,破壞莊稼生長,村民都很討厭它,烏鴉的叫聲總是與不吉利聯繫在一起,所以,村民們見到烏鴉就詛咒它們。而貓頭鷹天天在夜裡捕食田鼠,本不該讓人生嫌,但是人們習慣了夜貓子進屋來者不善的說法,對貓頭鷹懷有深深的敵意。人們把鳥類也分為善良和邪惡,這對鳥兒來說,多少有些不公平,但人們的習慣往往是無法改變的。

在鄉村,很多鳥兒都是村民們喜愛的生靈,他們沿着鳥鳴的痕跡,聆聽大自然的回聲。鴿子則追尋着人的腳步,從田野飛到村莊,又從村莊飛向廣袤的田野,把歌聲留在鄉村,與人類和諧相處,人們往往把鴿子比作和平的使者。在鄉村,有時我們可以聽到一隻百靈鳥獨自唱着婉轉的歌謠,細細地發着顫音、拖長的音節在鄉村里迴響,那悠長的聲音就像一個回味愛情的人在冬夜裡細品着春茶,妙不可言。有時我們還可以聽到兩隻黃鶯交叉對唱,此起彼伏,遙相呼應,那傳神的聲音在村莊裡久久彌散。

我認為,鳥兒是鄉村的精靈,它們的鳴叫是對生命的一種真誠呼喚與應答,是一種超越時空的心靈獨白,是一種源自靈魂深處的真愛與期望。如果人類都能像鳥兒一樣,彼此用心靈真誠地溝通,彼此用愛心和善良化解一切矛盾,那該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境界。 [1]

作者簡介

姚國祿,男。媒體人,以文字書寫心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