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里山古戰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里山古戰場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九里山古戰場

位置: 徐州西北郊的九里山

戰事: 400餘起

地位: 兵家必爭之地

九里山古戰場橫亘於徐州西北郊的九里山,狀若蜿蜒的虬龍,其端莊樸實的風景、深邃悠遠的歷史、舒展奔放的靈性,成為古彭的一道特色風景,讓人登臨放歌、駐足感懷。 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群山環抱,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據古文記載,從春秋戰國魯成公18年(公元前573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在徐州一帶發生的規模較大的戰事就有400餘起。"九里山前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就是對此最好的寫照。[1]

簡介

橫亘於徐州西北郊的九里山,狀若蜿蜒的虬龍,其端莊樸實的風景、深邃悠遠的歷史、舒展奔放的靈性,成為古彭的一道特色風景,讓人登臨放歌、駐足感懷。

九里山,這裡是個古戰場,位於徐州北郊。據說最高處只是海拔143米,其西峰狀如伏象,也有象山之說。民間傳說韓信在九里山下設十面埋伏、圍困楚霸王,留下了白雲洞和磨旗石古蹟。我們在山前停了片刻,因為這裡正在搞基建山門不開放,只好到到附近的人造景點"漢城"。這是仿造漢代的建築形式建造的,很有氣派。

特點

九里山美在樸實。既不見奇松、怪石、雲海,更難覓"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的氣勢。她儼然童話世界中的灰姑娘,不嗜濃妝艷抹,不懂譁眾取寵,不求迎合時事,始終以經年不變的造型,無名的雜花綠草,平淡的山石松柏,過一種農家曠味、與世無爭的生活。也許因為沒有富麗堂皇的宮殿,沒有僧道神尼信男善女,才使人感受到真實、感受到親切,成為日漸厭倦塵囂遠離自然的都市人心中的一片淨土!

戰略地位

徐州之所以被人們譽為"兵家必爭之地",除了它的險要地理位置、"五省通衢"的交通優勢外,還緣於 九里山這一聞名遐邇的古戰場,緣於兩千年前劉邦設下"十面埋伏"與項羽在此處的一場生死廝殺,並留下了至今人們仍在傳誦的著名詩句:"九里山前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九里山已成為綠樹婆娑、風景秀美、古樸神奇、融名勝古蹟與自然風光於一體、具有鮮明的楚漢文化內涵及千年歷史底蘊的旅遊景區。

文化內涵

九里山最搶眼的亮點是流傳不息的漢文化史韻。從漢高祖揭竿起義到成就霸業,以至世代陰襲封侯,九里山作為歷史的見證,成為西漢榮辱興衰的縮影。九里山聚集着龜山漢墓火山漢墓天齊漢墓,以及新開發的架山和蘇山漢墓群,那鬼斧神工的墓穴甬道,栩栩如生的彩陶兵俑,巧奪天工的漢畫像石,讓你領略帝王將相的奢華,慨嘆能工巧匠的睿智。西漢達官顯貴何以對九里山這塊"風水寶地"情有獨鍾?是膜拜高祖"大風起兮雲飛揚"之雄才大略,亦或嘆惋項羽"愛江山更愛美人"之鐵骨柔腸?"隋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九里山的每片山石都打造着古戰場的烙印,漢墓的每道斷垣殘瓦都寫滿歷史的紋絡,在徐州不登臨九里山,不游觀古漢墓,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

歷史特點

九里山在歷史的長河中雖飽經創傷,在今天卻日益煥發出青春的光澤。過去,九里山找不到一條像樣的山路,登臨的人與雲龍山相比相去甚遠。如今,隨徐州加快對北區的發展建設,加之人們在重新審視自然,九里山舊貌換新顏,成為一座天然的氧吧吸引遊人如織。登高俯瞰,連綿的軍營與起伏的群山渾然一體,給人以超塵脫俗之感。軍號餘音繞繞,訓練拉歌陣陣,奔放的橄欖綠與彌眼的山綠相融,山魂賦予軍魂以偉岸,軍魂賦予山魂以壯觀,錯落搭配出人與山的和諧,平添着大山的雄壯,把城市中的浮躁、生活中的鬱悶全都銷聲匿跡,淨化着靈魂,洗滌了舊夢,品味一種新感覺。

景點介紹

神奇的"山"

九里山古名九嶷山,位於徐州北郊,東西長4.5公里,共有9座山峰。在這9座山峰中,團山為九峰之首,雄偉神奇,古墓眾多。相傳此山上有一眼常年不枯的古泉,為天上小白龍轉化,過去若遇乾旱,十里八鄉的人們都會聚集到這裡,祈求甘露。團山上不僅殘存着為紀念西漢文學家、目錄學始祖、經濟學者劉向而建的劉向寺,還有重新整修並對外開放的白雲寺、白雲洞、劉向碑亭等景點。更為神奇的是,團山山肚中有一深不可測的天然溶洞,洞中有一條寬約兩米、奔流不息的暗河,河岸邊自然形成的石桌、石椅、石床、石龍柱等使人新奇不已。

壯觀的"城"

徐州漢城由漢宮、相府、漢闕、鍾室及藏書閣等23處建築及28座雕塑精品組成,是一處典型的再現漢代風格的大型仿古建築群。漢城內部分四大景區:皇宮區、皇城區、市井區、演武區。皇城區由未央宮、長樂宮和建章宮三座相連的宮殿組成。皇城區、市井區、演武區三個景區,設有供遊人參觀的仿古娛樂景點:四台、一壇、一陣、一樹。

宏偉的"墓"

九里山的古墓眾多,其中最為宏偉壯觀的莫過於龜山漢墓。龜山漢墓位於九里山旅遊區龜山西麓,為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位於龜山西麓,呈喇叭狀,有南北兩條墓道,墓室由人工開鑿而成。整個墓葬由2個甬道以及15間墓室組成,兩甬道均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噸-7噸。墓室15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此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墓葬東西全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米。

幽深的"洞"

九里山旅遊景區的天然溶洞很多,如白雲洞、狼虎洞、響門洞、勃泥洞、懸崖洞、洪來洞、三抬洞等。其中最為神奇的當數對外開放的白雲洞。白雲洞位於楚漢相爭的古戰場--九里山西麓,距今已有500萬年歷史,面積近萬平方米,屬石灰岩溶洞。洞中曾發現大量鹿角及珍奇動物化石,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留下"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的詩句。

肅穆的"寺"

九里山古寺廟多,如團山上殘存的劉向寺、虎山上的平山寺等,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白雲寺。白雲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延續了宋、元、明、清共五個朝代,後被侵華日軍毀掉,現在的白雲寺於1994年重建,正中為大雄寶殿,北為伽藍殿,南為三星殿,整個廟宇古樸典雅,充滿靈氣。

唯一的"館"

九里山有全國唯一的中國炎黃聖旨博物館,館內珍藏着從大清開國皇帝順治到末代皇帝溥儀十代帝王所頒發的百餘道聖旨,其中,天啟六年的誥命聖旨為七彩鶴錦面,全長4.6米,書寫434字,可謂洋洋大觀。館內還藏有考秀才、舉人的試題、試卷、朱卷;進士狀元的殿試卷,以及學子作弊用的絲織夾帶和微型小書,令人嘆為觀止。另有明清進士、狀元、名人書法楹聯匾額千餘件以及雕刻精美的聖旨匾額十餘件。

聞名的"古戰場"

巍峨綿延的九里山是聞名遐邇的千年古戰場,為了再現昔日慘烈的楚漢相爭,今日九里山景區入口處西側的懸崖峭壁上,能工巧匠們鑿刻了"九里山古戰場遺址"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是中國現代著名將領張愛萍將軍的墨寶。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戰爭的颶風颳過之後,它強大的破壞力,往往會在發生地留下一些永遠抹不掉的歷史印記。正是有了這些印記,後人才得以找到曾經灑滿鮮血的古戰場憑弔懷古,地方史志才得以將其冠之以古蹟之名記載下來,史家才得以用冷靜的筆法總結成敗、警示後人。崤陵也是這樣,不論過去多少歲月,崤之戰中倖存至今的物質類遺存以及當地帶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歷史地名,都將以歷史遺產的形式,在博物館的展櫃中或在戰爭的發生地長久保留並傳承下去。我們也好,後人也好,都可以通過這份歷史遺產,打開久遠時光的厚重塵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感悟以及對於當代的啟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