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嶷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嶷山(Jiuyi Mountain ),又名蒼梧山。位於九嶷聖地、德孝之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寧遠縣城南,屬南嶺山脈之萌渚嶺,縱橫2000餘里,南接羅浮山,北連衡岳。這裡峰巒疊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處,多為砂頁岩、花崗岩、變質岩組成。素以獨特的風光,奇異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動人的傳說,馳名中外,令人神往。《史記·五帝本紀》: "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

九嶷山得名於舜帝之南巡。境內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桂林九座峰巒,《水經注》雲:"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峰,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嶷山。"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九嶷山 開放時間 08:30-17:30
外文名稱 JiuYiShan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
地理位置 湖南寧遠 建議遊玩時長 4小時
所屬國家 中國 適宜遊玩季節 4月-5月、9月-10月最佳
所屬地區 湖南永州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目錄

1位置境域;2詞條釋義;3自然資源;4旅遊景觀;5祭舜大典;6歷史人文;7旅遊信息

位置境域

九嶷山,又名蒼梧山。位於中國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寧遠縣境內。

與萌渚嶺的關係:有的說包括九嶷山,可是地圖上是"深水"(東河)把二者分開了。如果說包括,則為 "大萌渚嶺"山脈了。

詞條釋義

名稱由來

九嶷山;拼音:jiǔ yí shān

九嶷山得名於舜帝之南巡。因境內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桂林九座峰巒,且峰峰相似難以區別,故名。《史記·五帝本紀》:"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故老相傳,舜嘗登此。"相傳古時舜南巡狩崩于山間,即葬于山前,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來尋覓,溯瀟水而上,沿大小紫荊河而下;由於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終未得見。

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於九嶷山望祀虞舜。

典故

《水經注》雲:"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峰,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1]

自然資源

九嶷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名山之一,素以豐富的文物古蹟、獨特的自然風光,奇異的溶洞和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著稱於世,是國家4A景區、湖南省新"瀟湘八景"之一,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轄區內已開發的景點主要有舜帝陵、紫霞岩、舜源峰、玉管岩、古舜廟遺址、文廟、鳳凰岩、桃花岩、永福寺等數十個。同時以其人文景觀名播宇內。

九嶷山九峰聳立,山峰聳翠,巍峨壯麗,溶洞密布,綠水常流,自然風光十分秀麗。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瀟韶八峰,拔地而起,如眾星拱月,簇擁着舜源峰,緊緊依偎在兩旁的娥皇峰與女英峰。 舜源峰下,有舜廟,紅牆碧瓦掩映在綠樹叢中,秦松漢柏高聳入雲,香杉修竹茂密蒼翠。碑碣林立,古蹟甚多。最著名的景點有舜源峰、舜帝廟、三分石、寧遠文廟以及紫霞岩、玉管岩等。九嶷山是一個瑤族聚居區,瑤族的瑤歌、長鼓舞,以及瑤家姑娘出嫁"坐歌堂"的婚俗,都是風趣而極富情致的活動,可使人永誌不忘。此外瑤家的銀飾、刺繡、編織、挑花等,都是久負盛名的手工工藝品,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九嶷山,主峰畚箕窩,海拔1985米,在寧遠縣境內。道縣部分在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8公里。東起癩子山(海拔1834.6米),西至豐村大嶺,橫跨30公里,南北縱跨29公里。在四馬橋鎮有大風坳、牛鑾心、西嶺、大河坳等山,在洪塘營瑤族鄉有老虎坳、大風坳、野人沖、鍋巴山、大蓋坳、小蓋坳、彭子廠嶺、老山沖源、茶坳等山,在蚣壩鎮有豐村大嶺等山,組成道縣東南山地區,是人稀地廣之地,中山地貌類型。

旅遊景觀

景觀概況

九疑山自然風光如詩如畫。九疑山群峰拔地而起,層巒疊翠,萬千峰巒,無一不朝向舜源峰,所以自古就有"萬里江山朝九疑"之說。九疑山奇岩怪洞甚多,主要有紫霞岩、桃花岩、玉管岩等,其中紫霞岩被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列為"楚南十二名洞"之首。九疑山是湘江發源地之一,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樹木蔥蘢、林海莽莽、繁花似錦、爭奇鬥豔,特別是石樅、香杉、斑竹被譽為"九疑三寶",為此獨尊,更具特色,眾多的江河、流水、深潭點綴其間,高山和平湖融山水一體,山在水中生,水在山中流。林中珍禽異獸出沒無常,鶯歌燕舞,充滿生機。空中雲彩飄逸,紅霞萬朵,石峰直插雲中,有靜有動,其環境之幽靜,風光之秀麗,絕無僅有。"灌溪仙境"、"瀟水涵青"、"高峽平湖"就是其中的著名景點。

九嶷山為湖南省六大風景名勝區和十大旅遊區之一,國家4A級旅遊景區。旅遊資源豐富,景區面積約530平方公里,分五大景區,景點150多處。

舜帝陵景區,主要景點有舜帝陵、舜源峰、紫霞岩。

玉管岩景區,主要景點有天然石山盆景、玉管岩摩岩石刻、永福寺、金蛙湖、半邊山、鳳凰岩。

三分石景區,主要景點有舜公石、畚箕窩原始次生林、淚竹園、小東江水庫、住龍門度假區、婆婆石、望夫石、涼傘亭、楓木鋪瑤寨等。

灌溪風光景區,主要景點有下灌狀元樓、烈士墓、雲龍牌坊、翰林牌樓、五臣山、明月山、讀書岩、青山尾十里畫廊、太平軍古戰場、象岩。

瀟水涵青景區,主要景點有瀟水十八灣、牛軋嶺瑤家吊腳樓、水市水庫、水市烈士陵園。

縣城為人文景觀集中區,有文廟、抗日將士陣亡紀念碑、泠南書院、東溪寺、逍遙岩、城頭寨、貞節牌坊等景點。縣東有泠道古城遺址、駱家戲台、桃花岩。縣北有石家洞湘軍故里"榮祿第"、晚晴湘軍將領石煥章墓"無字碑"、國民黨起義將領石樹勛故居、明代大觀堡堡主石玉生墓、北宋文學家石曼卿"芙蓉別館祠"、千年雪岩、舂陵古城、柏家坪老街等景點,縣西有五里溝風光帶。

縣北景點推介:湘軍故里"榮祿第",是晚期湘軍將領石煥章故居,始建於清代,位於湖南寧遠石家洞新屋村,是光緒皇帝御賜的"榮祿第"宅第。石煥章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和貴州苗族起義,長達20餘年,累官三品補用道,清同治十一年(1872),光緒皇帝詔封一品榮祿大夫,並御賜宅第。

榮祿第門前的池塘叫"謙福塘"相傳是光緒皇帝取的名字,大門上的門樑上懸掛有光緒皇帝御賜"榮祿第"三個鎏金大字的牌匾,門外擺放有一對石獅子。故居裡面有六廂房和客廳以及附屬產業,規模相當大,房子裡面有很多石刻,連茅坑上的石塊上都刻滿字。石煥章率部先後攻下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城、攻破貴州苗寨,湘軍大量搶掠錢財,致使他一度成為寧遠首富,就連"榮祿第"房頂上面蓋的瓦片都是用銀子製作的,可見其十分富有。榮祿第歷經民國匪亂、文革動盪多次洗禮,幾經破壞,嚴重失修,極需政府部門保護和維修開發。

"榮祿第"是湖南永州地區少見的大夫第,亦是寧遠縣僅存的一所湘軍將領故居,它是晚晴湘軍歷史的見證物,也是湘軍起源地遺址。[2]

"榮祿第"主人:石煥章於清咸豐年間組建"疑勇營"、"鳥勇營"等營,先後在寧遠縣招募湘軍兵勇1800餘人(其中在石家洞招募300餘人,石家洞湘軍有100餘人戰死沙場,其餘大部分獲得軍功,使石家洞成為湘軍發祥地),轉戰10餘省,從征萬里,先後平定太平天國起義軍和貴州苗族起義軍。其舊部遠赴山東剿捻、隨左宗棠收復新疆、赴越抗法、參加中日甲午戰爭抵禦外侮,成為民族英雄和國家棟樑之才,致使"鳥勇營"聞名於湘中大地,威震湘南,從而成為"勤王之師",石煥章亦是永州湘軍文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石煥章廣泛結交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他與書法家何紹基、兩江總督劉坤一、南洋大臣沈葆楨、湖南巡撫陳寶箴、湖廣總督官文、江西補用道王方晉等人比較相熟。石煥章於清同治年間所輯的33塊"九疑山詩圖石刻",其中就有何紹基、陳寶箴、劉坤一等十餘人的題刻,是寧遠文物鎮館之寶,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清同治末年至光緒年間,石煥章主持倡修寧遠文廟,並親自為寧遠文廟選址城西。石煥章是寧遠文廟重建選址人、倡修人和工程主要負責人,現寧遠文廟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舜源峰

九嶷山主峰,海拔610米,居中間位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八峰,拔地而起,如眾星拱月,簇擁着舜源。緊緊依偎在兩旁的娥皇峰和女英峰,特別端莊秀麗,婀娜多姿。相傳舜源峰因舜帝駕崩後葬于山腳下而得名,娥皇、女英二峰則相傳是舜帝二妃的化身。當年二妃尋找舜帝未着,被大風阻於洞庭湖的君山,死後遂化作兩座山峰,護立在舜峰的兩旁。九嶷山九峰中,舜源峰最高,巍然聳立,登臨峰頂,極目遠眺,莽莽群山,綿延起伏,如千帆競發,奔騰而來,使人有"萬里江山朝九嶷"之感。

舜帝廟

位於舜源峰腳下,與娥皇峰對峙。漢代即於舜源峰上建廟祀奉;現存舜廟始建於明代洪武四年( 1371 ),清代重修,正殿已圮,廟後亭內豎立"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一通。山間大小溶洞遍布,洞內鐘乳石形成的各種物狀,綺麗瑰奇,美不勝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舜源峰下的紫霞洞。該洞分內外兩洞,外洞寬廣明亮,可容千人;內洞幽深較小,景物迷人。據《雲笈七籤》卷二十七《洞天福地》所載,為道教"第二十三洞天",名曰"朝真太虛洞天",傳說昔有道士居於洞內修煉。[3]

舜帝廟原是一座紅牆綠瓦建築,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由照壁、午門、拜亭、正殿、寢殿、省牲亭及左、右朝房構成。圍牆長約540米,占地約80000平方米。左右兩房有二井,名龍眼井。廟前照壁上的"九嶷山"三個大字,為玉管岩石刻的拓片,出於宋代道州刺史方信孺手筆,白底黑字,於三里遠的涼傘坳即清晰可見。入午門,有左、右、中三個石階上於拜亭。拜亭三楹,氣勢雄渾。歷代皇朝派官祭舜陵,即在拜亭舉行祭祀儀式。亭式有一石碑,高2.7米,寬1.8米,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建立之"撫瑤頌碑"。拜亭左壁曾做有清代人李永紹所繪"九嶷山圖"石刻一方,長0.8米,寬0.5米,刻九峰全景。正殿為舜廟之主體建築,重檐斗拱甚為壯觀。其結構與歷代帝王宮殿相同。左右兩側為朝房和碑亭。右側靠圍牆處,大石擁立,樹木清幽,石上刻有"正穴"二字。過正殿沿石級而上為寢殿。內奉舜陵石碑一塊,高3米,寬2米,上刻隸書"帝舜有虞氏之陵"。舜廟四周,楓柏扶蔭,顯得莊嚴而肅穆。旁有香杉15株,大可連抱,質地堅韌,旃香如旃檀,與常杉有異,故名香杉。舜帝廟的大部建築早年已毀,正在進行全面修復,但華夏子孫祭祀舜帝的活動,不論官方還是民間,從來沒有停止,特別是每年清明節前後,前往拜祭的人絡繹不絕。

三分石

三分石,又名三峰石,在寧遠縣城南百里處,它是九疑山的最高峰,海拔1822米。相傳是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峰。

山峰岩縫間,有清泉脈脈下瀉,如瀑布垂練。峰頂常有浮雲繚繞,平常很難見到它的真面目,只有秋高氣爽、萬里無雲之時,才向人們展現其雄姿。三分石南面萬山中,有荊竹叢生,竹尾下垂着地,如碧線帶,隨風飄拂沙沙作響,後人稱之為斑竹掃墓。三分石對面山上,有萬畝斑竹園,其內斑竹遍布。斑竹因有淚痕似的斑點而得名。相傳當年二妃尋找舜帝來到三分石下,遇一老翁告知舜帝憤斬孽龍,負傷身亡,葬於峰下,悲痛萬分,哭了七天七夜。她們的眼淚灑在竹上,留下了點點斑痕,是為斑竹。

三分石如三支玉筍,鼎足而立。峰間相距各5里。峰勢險絕,直插雲霄。古人有詩云:"一峰浮黛插雲霄,石作三分結構牢,雲外有人攀玉筍,山中何處覓仙桃。"《九疑山志》載:"三峰並峙如玉筍,如珊瑚,其上有仙桃石、棋盤石、步履石、馬跡石,又有香爐石,有足有耳,形質天然。其間有冢,以銅為碑,字跡泯滅不可認,或疑為舜冢。"

三分石是如何來的呢?相傳舜帝南巡之時,有一天登上此峰,考察山川形勝。中午時分,他和侍從們在峰頭野餐,不覺醉酒。酒壺遺忘在峰頭上。有一隻大鵬恰巧飛臨此山,見有一壺酒,便俯衝下來,用銳利如鈎的尖嘴一啄,當下石壺分成三塊,化作三峰石。那剩下的玉液,化成了長流不息的泉水,這就是瀟水之源。

如今三峰石上,果然清泉噴涌,垂崖傾注如白練懸空,若煙若霧,水流激石,驚浪雷奔。當中一脈,為瀟水之源泉,俗稱"父江",西流至九疑山下。

紫霞岩

又名重華岩,為一宏大的石灰岩溶洞,洞口有一高數丈的岩石,在日光的斜照下,變得紫氣縹繞,故稱紫霞岩。紫霞岩分外岩和內岩。外岩甚為寬敞明亮,下有石田,級級相承,水從石頂洗涮而下,流入石田之中。內岩從外岩右側一洞口進入,岩內曲折黑暗,鍾乳或垂或立,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入內百餘步,即聞潺潺流水之聲,有蓮花般的鐘乳立於水中,此曰:"水打蓮花"。再入內,依次還有"猴子把洞"、"無為洞"、"讀書堂"、"仙人田"、"八音石"、"九曲黃河"等景觀。"九曲黃河"景觀最具特色,入內只見流水清冽,淙淙作響,卻不知來自何處,流向何方。因其有九渡迴環,故曰"九曲黃河"。

玉管岩

位於舜源峰南2公里處。為一石山溶洞,洞外瀟水支流有如一條玉帶,繞山而過。洞寬約7米,高3至4米,溶洞不深,豁達明亮。洞口壁額有宋人李挺祖書"玉管岩"。右壁刻有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書"九嶷山"三個大字,字高1.8米,寬1.9米,筆力蒼勁遒拔。旁刻有漢蔡邕的《九嶷山銘》,洞壁還有歷代名人的題字和詩文。與紫霞岩聯成一氣,自成一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銘碑

位於九嶷山玉管岩上。碑高0.53米,寬0.63米,銘文9行,字徑約0.05米,跋語作5行,字較小,於銘事後。銘文為東漢蔡邕作。據《金石文錄》雲,碑文"取法漢隸,結構有體,在宋人中亦有可多得"。其銘文是:"岩岩九嶷,峻極於天,能角膚合,興布建雲。明風嘉雨,浸潤下民,芒芒南土,實楨厥勛。建於虞舜,聖德光明,克諧頑傲,以孝蒸蒸。師錫帝世,堯而授徵,受終文祖,璇璣是承。大階以平,人以有終,遂葬九嶷,解體而升,登此崖嵬,托靈神仙。"碑文為宋淳佑六年(1246)郡守李襲之所刻。

寧遠文廟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遠縣城。始建於北宋,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光緒年間,寧遠石家洞人石煥章選址所建,為湖南迄今保護最完好的一座文廟,也是全國除山東曲阜孔廟外最大的一座孔廟。主要建築有大成殿、後殿、戟門、欞星門、東西廊廡和泮池,占地約9000平方米。氣勢雄渾,風格古樸,布局嚴謹。大成殿歇山重檐,殿宇軒昂,為宮殿型風格。後殿為懸山重檐,檐口採用卷棚形式。文廟雕刻精美,十二根石柱浮雕龍鳳紋飾,大成殿前石質的五龍浮雕,栩栩如生,藝術價值很高。

斑竹

又名湘妃竹、淚竹,是中國一種稀有珍貴的竹子。斑竹的外皮,有逼真的淚痕和指痕,呈棕黑色或紫暈色。

"斑竹一枝千滴淚",傳為舜帝南巡,死於蒼梧,娥皇、女英二妃尋覓未着,淚灑竹上,即成斑竹,也成為歷來文人騷客歌頌愛情和無數男女寄託相思之物。"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斑竹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用斑竹製成的手杖、毛筆,深得人們喜愛。據生物學家考察,九嶷山區原有一個斑竹林帶,分布於寧遠、藍山、江華、道縣等四縣的毗鄰山區,現只剩460多畝。1981年,這一帶已建立斑竹自然保護區。

祭舜大典

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2006年永州市公祭舜帝大典暨中央電視台"激情廣場"活動於10月30日(重陽節)在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廣場隆重舉行,活動由永州市政府主辦,寧遠縣政府承辦,主題是"尊祖愛國,傳承文明,構建和諧,促進發展"。公祭舜帝大典於當時上午九時五分舉行,由市長龔武生主祭,邀請國家、省、市有關領導上香。央視"激情廣場"活動由該欄目製片人兼主持人劉璐與本地主持人同台主持,邀請張也等大腕歌星及寧遠江華東安3名歌手登台獻藝。整個活動將組織5000名社會各界人士參加。

10月10日晚,寧遠縣委書記蔣善生主持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籌備工作。根據會議研究意見,縣委、縣政府成立祭舜大典暨"激情廣場"活動執行委員會,執委會下設辦公室及祭典組、宣傳組、觀眾方隊組織組、後勤保障組、安全保衛組、現場布置組、市容市貌組等7個組負責有關工作,確保整個活動辦得隆重、有序,達到展現"和諧永州、和諧寧遠、魅力九嶷"的目的,弘揚舜文化,推動永州及寧遠的經濟社會發展。

歷史人文

傳說

早就聽說過美麗的九嶷山舜帝陵(今湖南寧遠縣東南),更一直感動着舜帝那種"勤為民,憂苦人,只為蒼生不為身"的精神。前段日子有幸到九嶷山暢遊了一番,不僅為美麗的九嶷山風景折服,也對九嶷山的美食深深回味,尤其是九嶷山引起那麼多美麗的傳說,明曉了以後,心靈底處不禁種下了深為舜帝精神折服的情懷。

舜帝身亡的傳說是:有一年京城湧來成千乞丐,舜帝覺得奇怪風調雨順怎麼這麼多人乞討?命丞相查明事因才知道,原來在江南九嶷山一帶本來是魚米之鄉。可近年九嶷山峰上那條河流的源頭被一條蛇妖堵死,再也沒有一滴水流出, 依靠河水灌溉田園樁稼的百姓對蛇妖毫無辦法 只能任田地荒廢,背井離鄉流浪乞討到了京城。舜帝聽後馬上帶上寶劍趕去九嶷山斬殺蛇妖!後來舜帝把蛇妖殺死了但他也受了重傷。兩位皇妃聽到消息後帶上畫師畫的九嶷山地形象貌圖趕往九嶷山,兩位皇妃歷經千山萬水一路南下尋往舜帝斬妖的地方,但歷經之路有七座山都跟九嶷山的山形相似更令兩妃子悲苦交加,在歷經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後她們才找到舜帝斬妖的地方 ,可那時舜帝已經歸天。兩位皇妃傷心欲絕,她們痛哭時的眼淚擦在了身邊的竹節上,如今那的竹子還能看到斑斑淚痕,於是人們叫它為淚竹

九嶷山,又名蒼梧山。舜帝百歲那年到南方巡視,不幸死在蒼悟;後來葬在九嶷山,此地於是被後人稱為零陵。而舜帝--我們的始祖,自小勤勞樸實孝順,卻多遭磨難。舜的父母和弟弟因嫉妒堯帝把自己的兩個女兒賜給舜做妻子,同時也很貪圖堯帝賞賜給舜的眾多良田和財物,於是多次密謀傷害舜,想致舜於死地,可舜都以博大的胸懷寬恕了他們,並在即位後仍不斷去看望曾迫害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開明的一生,對中華民族淳厚民風的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舜帝也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捩時期的中華文化。以農耕文化為內涵的炎帝文化,以政體文化為內涵的黃帝文化,以道德文化為內涵的舜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嶷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 葬於江南九嶷"。在九嶷這塊神奇而美麗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眾多的為民服務的動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騷客仰游九嶷山的幽怨、懷念和美好的讚譽,一代偉人毛澤東曾揮筆寫下了"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壯麗詩篇。《水經注》雲:"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峰,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傳說,舜帝死後,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來尋覓,溯瀟水而上,沿大小紫荊河而下;由於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終未得見。九嶷山,九峰聳立,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域、石樓、朱明、瀟韶八峰,拔地而起,如眾星拱月,簇擁着舜源峰,緊緊依偎在兩旁的娥皇峰與女英峰,特別端莊秀麗,婀娜多姿。登臨舜源峰,極目遠眺,莽莽群山,綿延起伏,如千帆競發,奔騰而來,不禁使人想起"萬里江山朝九嶷"的佳句。

仙人洞府

教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二十三洞天 九疑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

詩詞

答友人

毛澤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過九嶷山

羅俊傑 常聞九嶷群山莽,今望舜帝古陵深。

奇峰秀水五嶺范,茂林修竹帝女蔭。

簫韶來鳳瀟湘翠,南風化琴乾坤分。

五千春秋聖德在,十萬河山明月清。

(注:作者為湖南祁陽縣人)

謁舜祠四首

明 鄧雲霄

帝德光千古,遺蹤在九疑。

搴芳薦瑤席,酌桂禮彤墀。

百獸猶環舞,群山相向悲。

欲知龍蛻處,高峰覓銅碑。

俎豆傳舜代,苹蘩嘯漢宮。

豈應迷冢墓,或恐葬衣冠。

松韻如聽樂,瑤歌仍舞干。

寄言懷古客,當作鼎湖看。

萬里辭黃屋,千秋寄碧岑。

莫嫌山廟冷,方稱土階心。

木石時為偶,英皇恨轉深。

微聞松林里,佻傯鳳儀音。

翠輦虛馳道,玄泉不復通。

國家同棄屣,日月見重瞳。

山鬼幽篁里,鷓鴣秋雨中。

峰頭帝子淚,又灑在丹楓。

古籍記載

《山海經·海內經》雲:"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湘水》雲:"營水出營陽泠道縣南山,西流徑九疑山下。蟠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

《太平御覽》卷四一引《郡國志》雲:"九疑山有九峰:一曰丹朱峰;二曰石城峰;三曰樓溪峰,形如樓;四曰娥皇峰,峰下有舜池,池旁春月百鳥生卵,人取之則迷路,致本處可得還;五曰舜源峰,此峰最高,上多紫蘭;六曰女英峰,舜墓在此峰下;七曰簫韶峰,峰下即象耕鳥耘之處;八曰紀峰馬明生遇安期生授金液神丹之處;九曰紀林峰,周義山字秀通,開石函得《李山經》,讀之得仙也。九水七則流歸嶺北,二則翻注廣南。"九疑之形勝大略如此。

旅遊信息

交通資訊

從永州市出發可以直接驅車行經永連公路到寧遠縣,也可以從廣州市乘坐火車至郴州市後,再換乘到寧遠縣的中巴。如果你沒有去過桂林市,先游桂林,把寧遠當做第2站也是一個不錯的計劃。從桂林到寧遠需4小時。寧遠縣城的水市停車場有麵包車或中巴直達九嶷山景區,路程約30公里,車費只需5元。中巴終點站為舜陵,若需到其它景點遊玩,可步行也可換乘摩托車,摩托車一般3元錢即可。

汽車線路

寧遠縣城有班車到九疑山(每10分鐘一班),出租的士30分鐘可達九疑山景區。

衡昆高速公路、永(州)連(州)公路、永州機場構築九嶷山交通三大體系,駕車從桂林、長沙、廣州至九嶷山分別只有3、4、5個小時。

自駕線路

永州到九嶷山自駕車路線:

永州至寧遠縣(走永連公路)至九嶷山景區,車程2個半小時,路況較好

廣州到九嶷山自駕車路線:

廣州-九疑山(370km)廣州-廣清高速-清遠-清連高速-連州-永連公路-寧遠九疑山

郴州到九嶷山自駕車路線:

郴州-九疑山(127km)郴州-桂陽-寧遠九疑山

長沙到九嶷山自駕車路線:

長沙-九疑山(480km)長沙-京珠高速-衡陽-衡棗高速-永州-永連公路-寧遠九疑山

桂林到九嶷山自駕車路線:

桂林-九疑山(200km)桂林-道縣-寧遠九疑山

相關視頻

《九嶷山》視頻

寧遠九嶷山上

九嶷山國家森林公園西灣村千畝荷花等你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