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九消寒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九」了,在冬至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於它,來預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歷史記載

關於「數九」的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公元550年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懍所着《荊楚歲時記》,「九九歌」的產生和流傳由來已久。期間,它曾在不同時期時續時斷過,但到了明代,它又在士紳階層廣泛地流行起來了。

時歷演算

產生和流傳

關於「數九」的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公元550年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懍所着《荊楚歲時記》,「九九歌」的產生和流傳由來已久。到了明代,又在士紳階層產生與發展起:「畫九」、「寫九」的習俗,使數九所反映的暖長寒消的情況形象化,不僅是一項科學記錄天氣變化的時間活動,也是一項有趣的「熬冬」智能遊戲。不管是畫的還是寫的,統稱作「九九消寒圖」[1]

畫九與寫九

就是從冬至這天氣,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數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個「九」,每瓣代表一天,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過了一個「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盡春深,也有不用顏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號註明陰晴雨雪的畫九。

寫九,是清代開始出現的,首先是在宮廷內實行。就是選每字九畫的九個字,每劃代表一天,每字代表一個九,九個字代表九九八十一天。用雙鈎空心字體畫到一張紙上,每過一天,用色筆填實一畫,然後用筆蘸白色在這一畫上填寫當日陰晴。填完一個字就過了一個九,填完九個字,也九數完了九。如常用的九個字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垂」字與「風」字是繁體),連成一句話,還能表現出人們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呢。

還有認為了手續簡便,先在一張紙上畫九個大方格代表九九,再把每個方格分成九個小方格,共八十一個小格,每個小方格代表一天。從冬至日起,每過一天,便在一個小方格里用色彩、符號或文字註明天氣的陰晴雨雪和起問,每填滿九個小格,就過了一個九,填完八十一個小格就出九了。

圖案畫法

「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2]。各家具體採用什麼形式,往往根據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定。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視頻

九九消寒圖 相關視頻

九九消寒圖宣傳片
古人冬日裡的慢生活——九九消寒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