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為生活為藝術而扛(閒敲棋子落燈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為生活為藝術而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為生活為藝術而扛》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為生活為藝術而扛

謝晉走了,一位藝術大師,一位中國電影里程碑式的人物走了,他的離去帶走了許多人關於電影的夢想,也讓許多人的心為之一震。

謝晉育有三男一女,其中兩個兒子是有智障的孩子。跟他一樣熱愛的電影的大兒子為了照顧弟弟,陪伴他,甚至終身未娶。在今年的八月的一天,才59歲的大兒子因病離世,這給深愛兒子的謝晉造成了深深的情感創痛。而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也意外辭世。

就是這樣一個為藝術、為生活始終痛苦而掙扎着的靈魂,為人們奉獻出一部部經典,從《女籃5號》、《舞台姐妹》、《紅色娘子軍》到《天雲山傳奇》、《牧馬人》、《啊!搖籃》、《芙蓉鎮》,再到《高山下的花環》、《清涼寺鐘聲》、《鴉片戰爭》。哪怕歷盡時代與歲月的考驗與磨礪,謝晉從未離開過他熱愛的電影藝術。不論身外的風雲如何變幻,甚至在將娛樂進行到底的今天,他也從不曾放棄自己的藝術良知與操守,執着不悔地堅守自我,堅守着藝術信仰與藝術的潔淨精神。

他壓抑着內心的苦痛,在生活與藝術的道路上跋涉而行。中國電影導演,沒有誰可以像他一樣能不改初衷地為人民捧出一部部嘔心瀝血之作。謝晉的一部部電影,真實而深刻地記錄了一個個年代下中國人民命運的變遷,中國社會所經受的痛苦與磨難。他以其弘大的藝術視野,向世界呈現了中國電影史詩性的畫面。

但無須諱言,謝晉的電影藝術也受到了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意識形態的束縛,這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是痛苦的,在這些經典的作品中,都有當時背景下的政治色彩及表現的尺度,作品的受歡迎的程度也在一定層面上體現了觀眾的欣賞趣味。

與當前的膚淺浮躁、娛樂搞笑、漏洞百出的商業大片相比,《鴉片戰爭》可謂生不逢時。經歷了89年的那場風波後的中國人已經不再關心政治與歷史,歌舞昇平取代了憂國憂民,這是民族的悲哀。看看屏幕上那些歌頌皇上聖明的清宮戲,我不禁為那些編導們缺少歷史的良知與社會的責任而感到臉紅,落後就要挨打,就要喪權辱國,這是個真理。看來,有些人真得看看《鴉片戰爭》,尤其是主管意識形態的那些高官們。這樣,在我們的銀幕與熒屏就會上少些胡鬧與胡扯,多了一分清醒與思考。

謝晉終將成為時代的絕響。有一種痛苦,看不見卻能被心靈感受到。他的痛苦,源於隔膜與格格不入,源於不為這個時代所接納。在他的身上背負着太多歷史的沉重。

他走了,帶着未了的電影夢,帶着遺憾離去。他的離去所造成的哀痛,還遠遠沒有過去。因為電影,不論是電影人還是電影觀眾,都會記住他的電影,也會恆久地懷念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