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丹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丹墀

漢語詞語,拼音是dān chí,釋義:宮殿前的紅色台階及台階上的空地。也指官府祠廟的台階。 [1] 中文名 丹墀 外文名 red steps leading up to a imperial palace 拼音 dān chí 釋義 宮殿前的紅色台階及台階上的空地 性質 漢語詞彙 出 處 《三國演義》.

【釋義】

屋宇前面沒有屋檐覆蓋的平台,因古時多塗成紅色,故稱為丹墀。常用在宮殿或廟宇的正殿等具儀典性的建築物前。

【出處】

漢·張衡《西京賦》:「右平左墄,青瑣丹墀。」

【例句】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顏師古注引孟康曰:「丹墀,赤地也。」《宋書·百官志上》:「殿以胡粉塗壁,畫古賢烈士。以丹朱色地,謂之丹墀。」唐·李頎贈別穆元林》:貳職久辭滿,藏名三十年。丹墀策頻獻,白首官不遷。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睿想丹墀近,神行羽衛牢。花門騰絕漠,拓羯渡臨洮。唐·李嘉佑送王端赴朝》詩:「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唐·李中《獻中書韓舍人》:丹墀朝退後,靜院即冥搜。盡日捲簾坐,前峰當檻秋。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四回:百官各具公服,直臨丹墀,伺候朝見。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 [2]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回:「旗牌官領命,將五人傳入,到丹墀跪下。」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泰伯祠]三座門。進去一座丹墀。左右兩廊,奉着從祀歷代先賢神位。中間是五間大殿,殿上泰伯神位,面前供桌,香爐、燭台。殿後又一個丹墀,五間大樓。」 《說唐》第五七回:「叔寶來到丹墀,三呼萬歲。」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尤氏等送至大廳前,見燈火輝煌,眾小廝都在丹墀侍立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