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泉毛筆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泉毛筆博物館臨泉縣譚棚鎮農民趙斌創辦,博物館分為名人書畫、毛筆歷史起源[1]、制筆原料、工藝流程展示等展區。展示了做筆的原材料、工具及整套工序,館內共收集分類藏品3600件,古圖片13件,制筆工具280件,古今名人字畫1800幅,古今毛筆1600件,其中玉筆、骨筆、山羊毫、雞距毫等為材料的毛筆達百餘種。

簡介

臨泉毛筆博物館由臨泉縣譚棚鎮農民趙斌創辦,總投資200多萬元,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 ,館內共收藏曆代毛筆文物、古今名人字畫及制筆工具等藏品約600件。展現了臨泉毛筆文化的厚重歷史,也展現了臨泉縣加快文化資源強縣建設的豐碩成果。臨泉毛筆博物館將成為展現、交流和傳承毛筆文化的一個場所,通過毛筆製作技藝的展示帶動臨泉縣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

臨泉毛筆博物館於2012年10月20日開館,博物館分為名人書畫、毛筆歷史起源、制筆原料、工藝流程展示等展區。展示了做筆的原材料、工具及整套工序,館內共收集分類藏品3600件 ,古圖片13件,制筆工具280件,古今名人字畫1800幅,古今毛筆1600件,其中玉筆、骨筆、山 羊毫、雞距毫等為材料的毛筆達百餘種。

臨泉縣譚棚鎮一帶生產毛筆始於明代,因制筆工藝精細,暢銷全國,素有「毛筆之鄉」的 美稱。臨泉毛筆技藝是不可複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臨泉「譚筆」系 安徽省「文房四寶」之一[2],深受文人墨客喜愛而揚名中原大地,具有尖、圓、齊、健等特點, 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在省、市、縣相關部門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臨泉毛筆產業已逐步發展壯大,年生產高中低檔毛筆10萬餘支,產品行銷全國各地,遠銷東南亞,產值達2000多萬元 。

鎮館之寶--八柱擎天

「八柱擎天」為制筆大師曹如章於1984年創製而成,該筆由七個小筆頭一個八柱擎天大筆頭組成,每個筆頭都可拆卸單獨使用,八個筆頭組成一支筆,此筆腰力張健,聚峰能 力非凡,壽命長於一般羊毛。1985年獲得了首屆中國鄉鎮企業產品博覽會金質大獎。

所獲榮譽

2013年1月16日,由安徽省省文物局主辦的首批十佳民辦博物館的評選活動中,臨泉毛筆博 物館榮獲「安徽省首批十佳民辦博物館」稱號。

博物館館長簡介

趙斌,臨泉制筆大師曹如章女婿、臨泉毛筆博物館的創辦人。「2009年,我路過湖州市, 發現那裡有一個湖筆博物館,因為我是制筆出身的,就靈機一動,何不自己辦個博物館?既能推介產品,又能弘揚毛筆文化。」趙斌說,回到臨泉後,他以龍筆筆業公司為依託,在2011年 籌資建立了臨泉毛筆博物館。

視頻

臨泉毛筆博物館 相關視頻

臨泉:小鎮裡的毛筆「匠人」!
6旬大爺擺攤賣毛筆練成「書法家」作品被博物館收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