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部六省

中文名稱;中部六省

定義;居於中國大陸腹地的六個省份

地域(簡稱);豫、晉、鄂、皖、湘、贛

意義;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地位;人口大區、經濟腹地和重要市場

主要城市;武漢/長沙/南昌/鄭州/合肥/太原

中部六省是指居於中國大陸中部腹地的六個省份,包括河南省(豫)、山西省(晉)、湖北省(鄂)、安徽省(皖)、湖南省(湘)、江西省(贛)。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計劃 。

從中國整體發展的角度考慮,中部就是中國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國這個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穩,中國經濟才能協調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快中部地區發展是提高中國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東西融合、南北對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1]

目錄

基本簡介

我國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個相鄰省份,中部依靠全國10.7%的土地,承載全國28.1%的人口,創造全國約20%的GDP,是我國的人口大區、經濟腹地和重要市場,在中國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

從中國整體發展的角度考慮,中部就是中國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國這個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穩,中國經濟才能協調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快中部地區發展是提高中國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東西融合、南北對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緊研究制定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規劃和措施。

2006年2月15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問題。2006年4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出台了36條政策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以及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六省區的面積約占全國的10%,糧食產量占全國的30%以上,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等;油料占全國的40%以上。

2018年1月,各省陸續公布了2017年全年GDP總量。河南省以44988.16億元的經濟總量領跑中部六省,湖北省以36522.95億元的經濟總量緊追其後。值得一提的是,兩省在經濟總量分別位居全國第5和第7的情況下,經濟增速達到7.8%,實現了經濟的平穩高速發展。

旅遊業

武漢、長沙、太原、南昌、合肥、鄭州、洛陽、九江、岳陽、新鄉被確定為中部六省旅遊發展的節點城市。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葛全勝說,中部兼具"南"、"北"特色,已形成少林寺、三峽、黃山、廬山、武當山、岳陽樓、張家界、嵩山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旅遊品牌。

為拉動中部旅遊業更快發展,國家旅遊局啟動實施《中部地區旅遊發展規劃》。葛全勝介紹,該規劃期限為2008年~2020年,將以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為主,打造世界性的"大山、大水、大農村、大都市"等旅遊精品。

在談到對六省旅遊區域布局的規劃設想時,葛全勝說,課題組準備設計4到6條"大山、大水"旅遊帶、6到10個旅遊大都市、8大跨區域旅遊圈、12到20個國際旅遊精品。

其中4到6條"大山、大水"旅遊帶設想已確定5條,分別是:

中原文化旅遊帶(燧皇陵、伏羲太昊陵、女媧城、黃帝故里、顓頊陵、帝嚳陵、倉頡墓、龍門石窟、嵩山、少林寺、商丘古城、漢魏洛陽城、北宋東京城遺址、滎陽故城、洛口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回洛倉遺址、百泉和衛源廟、函谷關遺址、隋唐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等

長江旅遊帶(明顯陵,荊州古城,赤壁遺址、武漢大學,戶部巷,武漢東湖,神農架,長江三峽神農溪,農耕年華,木蘭八景,仙島湖,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閱馬場,九宮山,潛山國家森林公園,洪湖,梁子湖,古隆中)等

太行山旅遊帶(五台山、恆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大同火山群、平遙古城、雲岡石窟、黃河壺口瀑布、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等

大別山旅遊帶(九華山、雞公山、黃山、天柱山、太平湖、佛子嶺)等

長江、鄱陽湖旅遊帶(廬山、三清山、井岡山、龍虎山、婺源、龜峰、武功山、明月山、景德鎮、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仙女湖、石鐘山、龍宮洞、滕王閣、廬山西海、白鹿洞書院、東林寺)等

"8大跨區域旅遊圈"已設計出武漢大旅遊圈、黃山大旅遊圈、大湘西旅遊圈、大三峽旅遊圈,安徽巢湖大旅遊圈、新中原旅遊圈、晉中大旅遊圈、廬山旅遊圈。

此外,課題組還準備打造12到20個國際旅遊精品區。已想了三峽大壩國際旅遊區、武當山文化旅遊區、神農架生態旅遊區、張家界生態旅遊區、湘西鳳凰城旅遊區、黃山生態旅遊區、五台山佛教文化旅遊區、嵩山少林寺佛教文化旅遊區、雲台山生態旅遊區、九江廬山生態文化旅遊區、井岡山紅色旅遊區、瓷都仙山旅遊區等12個精品區。

相關視頻

高清航拍,湖北江城,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武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