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泠泉真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泠泉真跡》節選於晚清政論家薛福成《庸庵筆記》[1]的下卷。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號庸盫,江蘇無錫賓雁里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起者[2]。自幼即受時代影響,廣覽博學,致力經世實學,不做詩賦,不習小楷,對八股尤為輕視。

原文

中泠泉在金山下,金山本在江南岸,故過客皆得汲水烹,所由品為第一泉也。厥後長江愈趨而南,金山既在江中,而中泠泉遂不可得見。取水之法,常別制機器,以長繩縋入江中,既得泉水,以蓋蓋之,然後取出,所以不為江水所混。

近來汲泉者,既無其人,而知制此器者亦絕少,中泠泉乃在若有若無之間。同治九年三月,江水淺涸,過客皆於此停舟,汲泉煮茗,始知泉上護欄曲檻,布置絕佳。乃日夜被江水沖齧,而不損壞,蓋數百年前之工程,其堅緻實不可及。而中泠泉之真跡,殆閱數十百年而始見也。是時,吳竹莊方伯(坤修)方由皖入覲,過此酌茗,嘗為余言之。

著作簡介

《庸庵筆記》是晚清政論家薛福成的一部見聞筆記。此書體例、分類及編目雖皆由作者親手所定,然生前未及刊行,後由其子薛慈明將遺稿交薛氏門人蕭山陳光淞校理,於光緒廿三年(1897)刊行問世。先後有光緒廿三年遺經樓刊本、宣統二年(1910)掃葉山房刊本、上海文明書局「清代筆記叢刊」本,1935年鮑賡生新式標點,編入上海新文化書社「筆記小說叢書」,1937年又有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本。又有《清代筆記叢刊》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標點本。今據《筆記小說大觀[3]》本整理。

視頻

中泠泉真跡 相關視頻

旅遊|尋訪江南園林式建築薛福成故居
江南第一豪宅-薛福成故居

參考文獻

  1. 庸庵筆記,道客巴巴,2014-12-25
  2. 家族篇——工商立國的領路世家·無錫薛氏 ,搜狐,2017-05-21
  3. 筆記小說大觀目錄,豆瓣,20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