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武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中武中學,創建於1968年,是位於澧縣中武鄉的公立中學。

歷史沿革

澧縣中武中學創建於1968年,始名為「中武公社農業中學」,1969年更名為「中武公社中學」,1980年正式命名為「中武鄉中學」,現位於湘鄂邊界澧縣中武鄉中武居委會境內。南望涔河,北依亘山。

40多來年,學校一路風雨兼程,走過了艱難的創辦期(1968-1970)和曲折的徘徊期(1970-1982),1996年來呈跨越式發展態勢,逐步擴大辦學規模,不斷完善辦學條件。十多年間總投資800多萬元,先後興建了教學大樓、辦公大樓、科教樓、教工宿舍樓、學生公寓、大禮堂和師生食堂等建築。校園面積28715㎡,綠化覆蓋率45%,體育運動場地8300㎡,固定資產600萬元。

教學條件

學校教學實驗設施齊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精良。科教樓內,電腦室、多媒體教室[1]、理化生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等18個功能室一應俱全,足以滿足與時俱進的教育發展需要。

學校現開設12個教學班,學生近500人。教職工51人,中學高級教師5名,一級(小高)教師30人。專任教師本科學歷24人,專科學歷51人。學歷合格率100%。一支師德高尚、教藝精湛、常識豐厚、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正矢志不渝地奉獻於中武教育。

學校謹記「厚德而成人,學優而成才」的校訓,秉承「德行師表,教有特色」的教風。自始至終,貫徹「辦有思想的學校,辦有信仰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一手抓全體學生的發展,一手抓特色質量的提高。兩手抓,兩手都硬的教育管理方法。並獲整體素質和特色質量雙豐收。

近幾年來,學校教育教學[2]成績顯著。教學質量整體評估位居全縣先進行列,特別是2012年中考質量首次擠身常德市先進行列。受到了市、縣領導的高度評價。張麗華、胡磊、譚佳林等50多名學生獲國家、省、市、縣各級學科競賽獎勵。教師在各級報刊發表或評獎的論文368篇。2005年結題的教研課題《中學生語言素質評價研究》獲國家級基礎教育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2004年結題的教研課題《影視文化,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思想首先影響的調查與研究》獲常德市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2011年結題的《構建鄉村中學和諧校園的實踐與研究》獲縣級課題成果一等獎。學校以「教研促教改」的舉措成就了一批學者性、研究性教師。

校園環境

校園文化色彩濃郁。田徑運動場上,學生們投擲跳躍、摸爬滾打……矯健的身影無不彰顯健康的體魄、青春的活力;古樟樹下、花壇中、綠茵地,學生三五成群,悠閒自樂的場景再現昔日魯迅先生「百草園」;寬敞的校道,綠樹掩映的文化長廊、詩牆、永久性的名言牌匾、大型宣傳櫥窗,給學生提供了道道精神快餐。處處是風景,時時皆宜人。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

傑出校友

自辦學以來,學校培養了胡詩國、萬一千、孫雲科、廖業元、王先清、肖漢方、陳和清、杜守城、楊子晉、李先柏、杜柏海、楊孚財、陳柏枝、胡四清、胡建忠、韓先仿、王和平、任緒義、譚登平、張杰等一批頗有建樹的人才。2006年,時任廣東普寧市委常委武裝部政委的陳和清同志為感恩母校,捐款15萬元裝備了現代化的通風化學實驗室。如今,學校培養的八方學子正以不同的方式回饋母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