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延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樞延擱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突觸傳遞時,需要經歷遞質的釋放、擴散、與後膜受體的結合,等電-化學-電變化的轉換過程,因此需時較長,稱為突觸延擱。
是大腦中樞對刺激信號分析的結果。刺激信號的選擇性越大,反射活動就越複雜,歷經的突觸也越多,分析的時間也就越長。中樞對刺激信號的分析時間主要和兩上因素有關:其一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其二是條件反射建立的鞏固程度。例如,中樞系統興奮性高時反應時就縮短,疲勞時反應時則延長。又如,隨着動作技能的日益成熟,反應時就會明顯縮短。簡單反應時平均可以縮短11~18%,而複雜反應時則平均可以縮短15~20%,並且反應的穩定性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日文是怎麼來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漢文,改換成他們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與漢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國人看它如天書,俄羅斯人卻如數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