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庭 |
中庭為經穴名。出於《針灸甲乙經》。屬任脈。
住宅正中由迴廊和房間圍繞而成的庭院。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成為旅館中多層的室內大廳,後又被廣泛地運用在辦公樓、購物中心等各類大中型公共建築中,又稱為四季廳或共享大廳。中庭頂部可用輕型網架結構上鋪玻璃做成,有的還做成活動式玻高頂。中庭內常常採用一些室外公共空間園林式的布置手法和特徵,如綠化、噴泉、路燈、座椅、類似廣場的地面鋪裝等,創造出個供人們共享的室內的公共空間,因而又被稱為室內的城市空間,是當代流行的建築空間形式之一。
基本信息
目錄
1建築中的"中庭"
2出處與詳解
3中醫"中庭"穴
建築中的"中庭"
中庭通常是指建築內部的庭院空間,其最大的特點是形成具有位於建築內部的"室外空間",是建築設計中營造一種與外部空間既隔離又融合的特有形式,或者說是建築內部環境分享外部自然環境的一種方式。
中庭的應用可解決地下建築固有的一些問題,諸如不良的心理反應、外部形象與特徵不明顯、觀景與自然光線的限制、方向感差等。
中庭對於公司來說很流行,這是是因為中庭能賦予空間和明亮的感覺,但是中庭遭到了來自消防檢查員的批評,原因是中庭會使火災更快地蔓延到上面的樓層。
出處與詳解
1、古代廟堂前階下正中部分。為朝會或授爵行禮時臣下站立之處。
①《管子·中匡》:" 管仲 反入,倍屏而立,公不與言;少進中庭,公不與言。"
②《禮記·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 陳澔 集說:"哭於中庭,於中庭南面而哭也。不於阼階下者,別於兄弟之喪也。"阼階、堂前東階。
2、廳堂正中;廳堂之中。
①《漢書·朱買臣傳》:"坐中驚駭,白守丞,相推排陳列中庭拜謁。"
②唐 李商隱 《齊宮詞》:" 永壽 兵來夜不扃,金蓮無複印中庭。"
③《宣和遺事》前集:"紅袖調箏於屋側,青衣演舞於中庭。"
3、庭院;庭院之中。
①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醴泉涌於清室,通川過於中庭。"
②南朝 宋 鮑照 《梅花落》詩:"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
③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今郡太守內省責己,自曝中庭,使 輔 謝罪,為民祈福,精誠懇到,未有感徹。"
④宋 李清照 《添字採桑子》詞:"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⑤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太史慈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當日筵散,策回營寨。見術席間相待之禮甚傲,心中鬱悶,乃步月於中庭。
⑥郭沫若 《牧羊哀話》:"小小一個中庭,薄有一些花木。"
4、指庭院式的大廳。
《科學畫報》1983年第6期:"所謂中庭,往往是一個多層的、帶有玻璃天棚的大廳…… 北京的香山飯店,在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精心設計下,建造了一個具有中國園林特色的中庭--溢香廳(又名四季庭院)。"
5、中草藥"百合"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二·百合》。
中醫"中庭"穴
出處
中庭為經穴名。出於《針灸甲乙經》。屬任脈。《幼科推拿秘書·穴象手法》:"中庭穴,在髮際上邊些。
定位
仰臥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5肋間,即胸劍結合部。
層次解剖
依次為皮膚、皮下組織、胸肋輔狀韌帶、胸劍結合部。布有第六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胸廓(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
刺灸法
直刺0.2~0.3寸,向下斜刺0.3~0.5寸;可灸。
功效
寬胸理氣、疏膈利氣、和胃降逆。
主治
胸肋支滿、胸腹脹滿、噎嗝、嘔吐、心痛、梅核氣、小兒吐乳。食管炎、食管狹窄、賁門痙攣等。
配伍
1、配中府,有寬胸利膈,行氣消積作用,主治噎嗝,停食,食反,胸悶。
2、配俞府、意舍,有降氣化食的作用,主治嘔吐,食不化。
應用
1、小兒吐乳:嬰幼兒吐乳,日久瘦弱。方法是艾條點燃後,一手持艾條,一手食指和中指分開,放在中庭穴兩側,距離中庭穴10cm左右或以食指,中指感覺不燙為好,艾灸5~10分鐘。連續2~3天。
穴義
任脈氣血在此位於天之中部層次。
名解
中,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該穴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位於天之中部。本穴物質為鳩尾穴傳來的濕熱水氣,散熱冷降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如氣血聚集於庭院之中,故名。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濕熱水氣。
氣血運行規律:散熱後循任脈傳於膻中穴。
功能作用聚集任脈氣血。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文獻摘要
《針灸聚英》:主胸脅之滿,噎塞,食飲不下,吐食出。小兒吐奶。[1]
視頻
參考文獻
- ↑ 腹脹嘔吐找中庭——中庭穴!,百年養生,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