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

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位於中山市石岐區孫文中路197號,於2005年5月18日對外試展開放,2006年1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

目錄

發展歷史

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China Radio Museum of ZhongShan)是全國首家以收音機為專題的特色博物館,隸屬於中山市博物館[1],是其分館之一。

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原為僑立中山公醫院的副樓,建於1921年。20世紀50年代末期改為人民醫院公費醫療門診部,隨後改為中山縣縣委辦公樓。1997年由中山市城市管理監察大隊移交給中山市博物館。2003年底中山市政府撥款對副樓進行維修,經一年半的施工建設,最後改建為現今的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

僑立中山公醫院副樓平面呈「凸」字形,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建築面積385平方米,原坐北向南,與隔壁主樓的格局剛好相反,後因石岐大馬路(現孫文路)的修築而將其正門辟於北面臨街一側。

建築構造

主體建築共分兩層,展廳面積330餘平方米。建築外牆均為青磚壘砌,與周圍滿目蒼翠的樹木相得益彰,外牆上鑲嵌的百葉窗,具有濃郁的德式建築風格。原正門外有兩根愛奧尼式立柱分置兩旁,柱頭有花卉、捲雲紋等裝飾。在其外側各有一根方柱承托二樓陽台,方柱上陽刻朱書對聯「崇蘭再處和氣愈生,老竹當先清風可拖」。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2]陽台及展廳內的天花在改建過程中原貌保留下色彩濃郁的花卉、幾何圖案等灰塑。

展覽以歷史的空間發展為陳列線索,通過實物、圖片、場景及多媒體等陳列展示手法,展示了我國收音機產業的發展歷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歷史變遷,以及以收音機產業為背景的新興文化傳播事業在我國的發展過程。博物館展館分成上下層兩個展區,以1949年為時間分界,底層為《解放前的中國收音機》展區;二層為《解放後的中國收音機》展區;底層大門進門的緩衝區為序廳。各主展區以歷史年代為背景展開,陳列具有代表性的收音機,並陳述該時期收音機的歷史背景。

館藏文物

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是我國首家收音機專題博物館。館藏收音機近2000台,目前展出收音機230餘台,包括20世紀20年代初在我國本土生產的第一代收音機到80年代的產品,藏品系統而全面,具有較高研究價值。

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大部分藏品均由中山市民邱健球先生無償捐贈。開館以來也得到各界人士支持,捐贈收音機予該館收藏。目前已收藏各時期各類收音機近2000台,其中具代表性的收音機有熊貓牌1501、牡丹911、紅燈711-2等。

作用價值

開館以來,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每年接待海內外觀眾6萬多人/次,已成為中山的一個文化旅遊亮點。

視頻

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 相關視頻

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圖片展在文體中心展廳展出
廣東中山的收音機博物館,看看中國最早的直播是什麼樣的

參考文獻

  1. 每日科普 | 博物館知識,搜狐,2020-06-10
  2. 盤點 | 中國的收音機博物館 ,搜狐,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