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小企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小企業是中國的文化術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2002年6月29日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該法在2003年1月1日正式實施;同年2月19日,國家改革和發展委員會正式出台了中小企業劃分標準,針對不同行業的不同特點,以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作為劃分標準。

行業的差異性對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也帶來很大的不同。對於工業企業(通常包括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及建築業,有資產總額的要求,對於零售業、批發業、交通運輸、郵政、住宿等其它行業,並沒有資產額的要求。

在銷售額/營業額方面,除了零售業與住宿餐飲業外採用1.5億元的年營業額作為中小企業的上限外,其它均是以3億元為界。人員界限方面差異就更大,工業企業、建築企業、交通運輸通常是勞動力密集型,所以員工人數較多,因此也分別以2000人、3000人為界。但對於零售、批發、郵政、住宿餐飲等,雖然相對於高科技型企業,也屬於勞動力密集型,但對員工人數的標準明顯比上述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小。

另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中小企業實際上是中型企業與小型企業的統稱,除零售業外,其它各行業都把3000萬元年營業額/銷售額作為中型企業的下限,零售業則是1000萬元。

工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建築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6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批發和零售業,零售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5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1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批發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交通運輸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500 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郵政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1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住宿和餐飲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8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中小企業的優勢

用一句話概括:中小企業的優勢、機遇明顯,但競爭與風險並存。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優勢在於經營決策快,成本及綜合風險相對較低,同時對市場反應敏銳,行為靈活,反應速度較快。並且,中小企業中私人家族經營者較多,內部命令一元化,執行力強,能快速協調企業內部的所有資源,使之效率、效益最大化。但是,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技術、資金、人力資源、信息獲取等方面的能力較弱。據統計,在全球每年倒閉的企業當中,80%以上是中小企業。

一、「小」、「靈」、「快」

與大型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的首要特徵之一,即在於企業規模小、經營決策權高度集中,特別是小企業, 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自主經營,使資本追求利潤的動力完全體現在經營者的積極性上。由於經營者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反應靈敏,實行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合一,既可以節約所有者的監督成本,又有利於企業快速作出決策。其次,中小企業員工人數較少,組織結構簡單,個人在企業中的貢獻容易被識別,因而便於對員工進行有效的激勵,不像大企業那樣在龐大的階層化組織內容易產生怠惰與無效率的情況。可見,中小企業在經營決策和人員激勵上與大企業相比具有更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因而能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作出迅速反應。所謂企業小、動力大、機制靈活且有效率。當有些大公司和跨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不得不壓縮生產規模的時候,中小企業卻在不斷調整經營方向和產品結構,從中獲得新的發展。

二、「小而專」和「小而精」

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人、財、物等資源相對有限,既無力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也無法在某一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上與大企業競爭,因而,往往將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專注於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上來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

從世界各國的類似成功經驗來看,通過選擇能使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的細分市場來進行專業化經營,走以專補缺、以小補大,專精緻勝的成長之路,這是眾多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此外,隨着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協作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擺脫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形式。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生產同大型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關係,不僅在客觀上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大企業發展,同時也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三、小批量、多樣化

一般來講,大批量、單一化的產品生產才能充分發揮巨額投資的裝備技術優勢,但大批量的單一品種只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當出現某些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時,大企業往往難以滿足。因此,面對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突出個性的消費需求,消費品生產已從大批量、單一化轉向小批量、多樣化。雖然中小企業作為個體普遍存在經營品種單一、生產能力較低的缺點,但從整體上看,由於量大、點多、且行業和地域分布面廣,它們又具有貼近市場、靠近顧客和機制靈活、反應快捷的經營優勢,因此,利於適應多姿多態、千變萬化的消費需求;特別是在零售商業領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種多樣的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千家萬戶中小企業靈活的服務方式得到滿足。

四、以開發新型小產品為起點,中小企業是成長最快的科技創新力量

現代科技在工業技術裝備和產品發展方向上有着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發展。產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產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是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許多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往往是大企業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員、或者大學教授,他們常常集管理者、所有者和發明者於一身,對新的技術發明創造可以立即付諸實踐。正因為如此,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型的中小企業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在微型電腦、信息系統、半導體部件、電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許多中小企業僅在短短几年或十幾年裡,迅速成長為聞名於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軟、雅虎、索尼和施樂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