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於1986年12月建成並投入運行,項目法人單位為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2017年5月,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項目通過國家驗收。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現已形成以北京總部為中心,密雲站、喀什站、三亞站多地進行數據接收的運行格局,承擔我國所有民用陸地觀測衛星和空間科學衛星的數據接收任務,可實現覆蓋我國全部國土的實時、無縫接收。
機構簡介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是中國提供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及空間遙感信息服務的非營利的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1],也是國家級民用多種資源衛星地面接收與處理基礎設施,根據鄧小平同志簽訂的《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精神,於1986年12月建成並正式運行。
它的建立填補了中國在衛星遙感技術這一領域的空白。
研究獲獎
科學研究
地面站先後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期間的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項目,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委重點項目,以及一些國際合作項目等大量科研課題,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這些成果在衛星遙感數據處理、遙感信息系統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先後獲得國家、部委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獲獎情況
遙感衛星地面站的建立與系統功能發展(199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高空機載遙感實用系統(1993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
中國金礦成礦模式找礦方向及找礦選礦技術方法研究(1997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
SPOT數據預處理系統技術(1993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重大自然災害遙感監測評價(1997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航空磁帶圖像預處理系統(1993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應用TM信息進行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的監測和災情分析(1988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TM圖像信息特徵及在南皮縣土地資源調查監測中的應用(1990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主要任務
接收、處理、存檔、分發各類地球對地觀測衛星數據,為全國服務,同時開展衛星遙感影像數據接收與處理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
經過多年發展,地面站已形成了以北京本部數據處理與運行管理為核心,北京接收站(位於密雲)為數據接收點的運行格局。接收站內配備大型接收天線2部、中小型接收天線2部及相關的各種衛星數據接收、記錄設施多套,具備接收國內外15顆遙感衛星[2]數據的能力,全天候運行性接收9顆衛星數據,初步實現了一站多星,多種分辨率和全天候、全天時、准實時。同時,北京總部針對不同衛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運行管理系統、數據處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數據檢索與技術服務系統等。具備日處理各類衛星影像數據100多景的能力。
地面站正式投入運行以來,為國家積累和保存了唯一的、極其珍貴的長達18年的空間對地觀測數據資料,這是中國進行空間信息應用中寶貴的遙感衛星影像數據資源。數據種類涵蓋多光譜與合成孔徑雷達,空間分辨率從2.5米至100米。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已成為國家關鍵的對地觀測衛星數據源,是國際上接收與處理衛星數量最多的地面站之一。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哪些單位?,搜狐,2020-06-26
- ↑ 3分鐘遙感衛星知識入門,搜狐,2020-10-26